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樓主: 匿名

[複製鏈接]
匿名  發表於 2004-5-28 20:55:06

欲觀察"三界唯心"."萬法唯識".
就必須要修習唯心識定.
然後慢慢的去符合.
再契入佛教所謂的三摩地本覺.
在唯心識定的驗證中.我們會發覺.
原來"全識全性"."全性全識".根本"性與識"本無差別.
雖然我們在各方面的啟示中.會認為識為後天之心.性為先天之心.
但是在真正有修之人的認知中已將"性與識"合而為一了.
這也是我們時常都聽過的一句話"轉識為智".呀!!!
~~~~~感恩~~~~~
發表於 2004-5-29 19:35:45 | 顯示全部樓層

謝謝無為前輩~~     
也辛苦您了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匿名  發表於 2004-5-29 21:10:38

下面引用由小白2004/05/29 07:35pm 發表的內容:
謝謝無為前輩~~  
也辛苦您了
敬愛的小白仁者您好:
以教法而言:
"施比受更加有福".這句話本是鼓勵人多行佈施.
本意是良善的.
但由於多了這個"福"字.而造成了世人的更多貪念.
為了得到更多的福而行佈施.此乃是有為法.實不足取.
以道法而言:
"施與受同樣有福.也同樣無福"
同樣有福:乃是雙方各取所需.施者得助人之樂.受者得物質所需.
同樣無福:萬生萬物乃是天生地養.
施者取之於天地.非己所有.多出者還之於天地.何福之有.
受者取之於天地之物.猶嫌不足.還得勞他人之力取物.何福之有.
~~~~~感恩~~~~~
匿名  發表於 2004-5-29 21:45:23

下面引用由小白2004/05/29 07:35pm 發表的內容:
謝謝無為前輩~~  
也辛苦您了
敬愛的小白仁者您好:
前言說了一大堆廢話.希望不擾您明眼.
言歸正題.
佈施有三:1.財施.2.法施.3.無畏施.
以口述說法.以文章說法.....等等皆稱為法施.
在當今的宗教界.
那些知名的大法師都自認為自己為眾生及信徒說法.
他本身所俱之法施是屬於功德無量.
所以受眾生及信徒供養乃是理所當然.
甚至於接受跪拜也是應該的.
以諸法實相而言:此種行徑乃是大錯特錯的謬論.
原因為何?
如果我們身俱滿腹經綸.
以滿腔熱血之心想讓他人能明其道理.想寫給他人看.與他人共享.
結果卻沒人想聽.想看.
假設行法施是有功德好了.如果沒人想聽.想看.
請問您.功德要從何而來?
所以說行法施還得要有人想聽.想看.我們才能賺其功德.
既然如此.行法施之人是否要感謝想聽.想看之人.此道理是否很顯明.
因此.行法施如果有功德的話.
那麼這些功德就得要施與受者平分.才是正確.
本師釋迦牟尼佛所說:"佛即眾生.眾生即佛".就是此種道理.
"佛即眾生.眾生即佛"的意思就是:佛是由眾生而來的.眾生好好修持也可成佛.
亦就是在說明.要想有佛的存在就得要有眾生.有眾生的地方就得有佛.
~~~~~感恩~~~~~
匿名  發表於 2004-5-29 22:07:43

下面引用由小白2004/05/29 07:35pm 發表的內容:
謝謝無為前輩~~  
也辛苦您了
敬愛的小白仁者您好:
以諸法實相來說:佈施.法施是沒有絲毫功德可言.
佈施.法施本是因緣所生.各取所需.
因緣一俱足.施者與受者就生出來了.說法者與聽法者也就誕生了.
就是這樣簡單.這麼自然.
功德之名相.乃是教化下的產物.
如果我們是認為有功德才去行佈施.那就是菜市場的佈施.
此種行為就稱之為"貪".
~~~~~感恩~~~~~
匿名  發表於 2004-5-31 21:43:01

菩薩利益眾生是無止盡的.
所以才有永遠的菩薩之稱.
如果菩薩利益眾生是有止盡的.
那麼此人就不能稱之為菩薩.
也將從菩薩之名中被排除.
既使菩薩成佛後.祂還是要再利益眾生.
使眾生離苦得樂.
絕對不能有停下腳步的一天.
一停下來.菩薩就不是菩薩.佛即不是佛.
~~~~~感恩~~~~~
匿名  發表於 2004-6-2 22:35:03

眾生幾乎天天都在找尋入不二門之法.
以便能明心見(佛)性.
其實也不用費心思去尋找"佛性".
因為"佛性"本就存在我們每個萬生萬物身體裡面.
佛教所說的與生俱來本自具有的佛性早就有了.
只是有些愚蠢的眾生不往自身找.而往外找.
當然就要輪迴六道.從無始劫至今都墜入了痛苦深淵作其無終點的迷航.
~~~~~感恩~~~~~
匿名  發表於 2004-6-3 19:19:36

在諸法實相之下."有"與"無"本是一體兩面的.
"有中會生出無.無中會生出有".週而復始.
這在易經而言:就是"陰中有陽".陽中有陰".
佛教所說的"我法二空論"中.
其目的是先求破除"我執".然後再破除"空執".
就是先認定了真"無".才會生出了真"有".
這就是"無中生妙有"的基本道理.
在道家而言:就是"借假成真"呀!!!
"無無生無.有有生有.無中生有.有中聲無"
乃是心經所說: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同樣道理.
~~~~~感恩~~~~~
匿名  發表於 2004-6-4 09:18:52

莊子將墨子與楊朱歸為是一類.
莊子說:
"墨子與楊朱"只墊了一個腳尖.就認為是高人一等.
就自以為有所得.
如果這樣就算是有所得.
那麼那些被關在籠子裡的鳥.也可以說它在籠子裡也有所得.
因為那些籠中鳥可以不用辛苦的找尋食物.而輕易得到食物.
~~~~~感恩~~~~~
匿名  發表於 2004-6-4 09:19:57

那些被關在籠子裡的鳥.也可以說它在籠子裡也有所得.
因為那些籠中鳥可以不用辛苦的找尋食物.而輕易得到食物.
由莊子所說的這些話裡.
讓我聯想到當今的佛教.
那些自稱為上人.法師.什麼什麼佛的.
他們只是教人要做好人.要行善.就自認為高人一等.
自認為成就多麼高.功德多麼大.
就要無知的信徒"五體投地'"的拜他們.
難道他們不知道他們跟籠中鳥是一樣嗎?
不用辛苦的賺錢就有無知的信徒拿錢讓他們花.
還得跪拜供養他們.
難道說他們的功德遠超過本師釋迦牟尼佛嗎?
金剛經開章就說:
本師釋迦牟尼佛要吃一頓飯還得自己去托缽.
唉!!!
阿難尊者呀!!!阿難尊者!!!
難怪您會夢見獅身蟲.
~~~~~感恩~~~~~
匿名  發表於 2004-6-5 03:15:17

世人往往在信、解、行、證這四個過程當中缺少了一個最重要的過程.
因此才會產生信.解的多.行.證的少.
那個過程就是"願".也可說是缺少發下宏世的"菩提願".
沒有了這個"菩提願"就沒有精進力.
本師釋迦牟尼佛當初如果沒有在菩提樹下.
抱著必死的決心發下宏世大願.
如今可能就沒有了佛教的誕生.
有了"願"就有了目標.有了目標就有了精進的動力.
沒有了"願"就會產生因循苟且的思想.過一天算一天.
然後就將寶貴的生命浪費怠盡.直到老死還在磋跎.
~~~~~感恩~~~~~
匿名  發表於 2004-6-9 01:38:00

何謂"如來"?
以教法而言:
我們生(來)之時心靈本性是由玄關而來.
過身之後我們的心也應該如同心靈本性一樣是由玄關而出..
就是如同來時之徑.稱之為"如來".
以道法而言:
如來:是來無所來.去無所去.
金剛經有言:"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
簡單的說就是萬生萬物只要有生命的開始.如來(心靈本性)就自然而來.
這就是本師釋迦牟尼佛所說:"含靈蠢動皆有佛性".
~~~~~感恩~~~~~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手機版|靜竹林心靈網站

GMT+8, 2024-4-27 15:09 , Processed in 0.026720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