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樓主: 如實

有關親子溝通家人相處的文章及觀點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4-8-17 22:55:40 | 顯示全部樓層

有關親子溝通家人相處的文章及觀點

教育孩子珍愛和平 2004年08月17日
http://www.appledaily.com.tw/template/twapple/art_main.cfm?loc=TP&showdate=20040817&sec_id=5&art_id=1163245
--------------------------------------------------------------------------------
提到「和平教育」在正規教育當中,或許對大家而言是陌生的。認真說起來公民教育及三民主義中對「世界大同」的期許,算是我們在學校教育中所接觸的和平教育。然而這只是和平教育的一小部分,和平教育本身其實是由相當多元的領域組成,包括有:性別歧視問題、人權問題、人口膨脹問題、資源與消費問題、生態環保、探討貧窮等戰亂根源、探討核武影響的教育等。在台灣這些議題大多屬於社會或政治性議題,有相關的民間機構致力於此,例如兩性平等、人口膨脹、人權等問題;但是真正能極力推廣,而深耕到校園中的,應該唯屬環保教育。
然而其實和平的推展決不是一味寄望學校教育就能深植,還需要家庭教育與整個社會相輔相成。在歐美經戰火的沉痛教訓後,便一再重申和平教育的重要性;再加上隨著太空科學的發達,人從宇宙回看地球,更加體會地球所有生命是一個共同體,於是在歷年和平教育年會中嘗試凝聚共識、推展和平。目前為止和平議題的研究,明顯區隔為兩大主軸,分別是消極性防止戰事發生;和積極地表彰正義公理以及其他的和平的價值。部分追求和平的教育則是從研究多元文化教育的型式呈現。

公民課程被大量忽視
這些和平研究的範疇和台灣其實息息相關,比起許多教育問題更貼近我們的生活,因為在多族群的小島中、在意識分裂的歷史傷痕中、在兩岸局勢的紛擾中,我們迫切需要和平教育的學習。
教導孩子看清楚衝突發生的根源;學習如何解決衝突、化解歧見;練習談判的技巧;學習有效的表達意見的方式等,對孩子都是相當實務的知能,嚴格來說,這些知能在教育中是缺席的。想要改變貧乏的和平教育,讓環保、人權、戰亂、性別歧視等有關意識形態的議題,能夠將既有的立場歸零,成為一個中立的議題,進入學校課程讓學生去討論去判斷。這些無疑是公民教育的重點,使之進入國際、社會不可或缺的踏腳石。
這樣的公民課程在國內各級課程中,照理應該是有所著墨;然而,過去過度重視核心應考課程,使得公民課被大量忽視、兼併、與剝削,使得學生的立場是相當貧瘠而單一的,因為大多只知教科書說法,卻無法鉅觀地瞭解其中關係折衝。

可直接探討社會歧見
在升學主義尚未完全根除之前,想要讓和平的觀念在課程上生根,在教學上務實執行,那麼就須從政策制定、課程內容設計、和教學法與教師訓練做起。其中,政策的考量應該走向包含「整個學校」,而非單一地關注主流的文化。因為單一文化的思維容易產生偏見,也就容易形成無法體諒其它文化、進而造成衝突。其中應考慮因素包括:學校的風氣、教師的觀點傾向等方面來著手。再者,課程設計上,道德教育應該更深入、更多元、包含更多層面性。
最直接的方式就是直接探討社會上的歧見,展開社會議題的多向性,讓學生明白每一事件往往不只一體兩面而是更錯綜複雜。
在這個時刻提起「和平教育」,是希望所有教育單位,以及機動性最強的家庭教育,也就是家長,能給予孩子跳脫政黨色彩的正確觀念,在選舉風波中,不再只存意氣,嘗試去分析事件根源、探討問題衝突點之間的制衡關係、思考可行而終能追求長遠和平的方案。
畢竟唯有當社會大眾能夠認同到公共政策的最終目的是達成彼此共榮,使得每個人的生活環境都因而提升時,和平的日子才能夠成為可能。

李菁菁
作者為台灣師範大學華語教學所博士班研究生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4-8-18 20:08:15 | 顯示全部樓層

有關親子溝通家人相處的文章及觀點

〈婆媳過招〉文�不理妞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
嘴巴甜 才會得人疼
 好友小珍是家中長媳,平日家事一肩挑,卻因直腸子一根到底,始終得不到婆婆的歡心。相反地,小珍的弟媳平日很少做家事,卻深得婆婆的喜愛。

 小珍經常跟我抱怨弟媳是個嘴巴甜的虛偽女人。我反而建議小珍要向弟媳學習,當個甜嘴媳婦,以改善日趨惡化的婆媳關係。只見小珍不以為然地回答:「我才不要說謊話,難道妳不知道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嗎?」聽到小珍如此形容婆媳關係,實在令人哭笑不得。我舉了一個自身的例子,有一次我婆婆嫌我太瘦,希望我增肥,我就四兩撥千金的回答:「增肥?可是我希望自己的身材將來能像媽媽(指我婆婆)一樣苗條,這樣我就不用花錢去媚×峰減肥,還可以幫老公省下一筆錢!」婆婆因我讚美而露出了笑容,也不好意思再嫌棄我,不但成功化解了婆婆的叨念,還為自己塑造了節儉的形象。

 「嘴巴甜」並不等於「說謊」,我只希望小珍能用心去看婆婆,從她身上尋找優點,無論這優點是什麼,只要肯不藏私、不吝嗇的告訴婆婆,相信婆婆一定會很高興。婆婆一開心,媳婦的日子也會比較如意。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4-8-18 20:16:07 | 顯示全部樓層

有關親子溝通家人相處的文章及觀點

〈小小思想家在我家〉系列 5之4
不設限 思考更無限
文�鄭如晴
 人的一生總是經過不斷的學習,但是學習本身的認知就是一個迷思,一般人往往陷入概念模糊的「學習」泥沼裡。真正的學習在培養創新的能力,思考在幫助我們真正的學習。面對現實複雜的人生,唯有「思考」幫助我們從中修正自己的觀點及判斷力,建立個人的價值觀。當一個人獲得自己的思考智慧時,就能以一種豁達積極的態度,對人生有個寬容的觀察與理解。

 孩子面對世界所表現的好奇,其實是展現思考過程的最好方法,他們因無知、好奇、困惑懷疑,進而探究,為自己建立解答,經過一再的印證與修正,讓自己獲得更完善的答案和信念,從中得到經驗與智慧。因孩子對無知的毫不掩飾、好奇與多問,在在展現思考的趣味性與能力,此時成人給予不斷的探問與引導,就能讓孩子更精確的把自己的思考呈現出來。

 成人得放下自以為是的觀念,避免主觀的威權壓制,才能在開放性的交談中與孩子共同營造一個和諧愉快的討論空間。成人得避免個人的成見,不要以為把自己覺得最好的東西給孩子,孩子就得接受,別忘了這是代溝衝突的開始,對孩子而言,這個「東西」未必是最好的。尊重孩子內心的感覺,才有可能與孩子建立一個共同討論的夥伴關係。

 親子可以共同營造出一個適合思考的探究環境,合理的思考環境也是由一個民主開放的空間所促成的。

 有時候親子間會有些既有趣又值得深思的對話,例如:
 女兒小時候常一再不放心的問我:「妳愛不愛我?」
 我回答:「當然愛呀!超愛的!你將來會孝順我嗎?」
 女兒認真的說:「會!我將來會給妳蓋大房子住,給妳吃最好吃的東西!」話才說完,經過炸雞店,女兒要吃炸雞腿,我買了一隻給她,炸雞腿很香,我說:「給我咬一口!」
 女兒說:「不要,妳自己再去買一隻!」
 我不悅的說:「剛剛才講過要孝順我,給我住好的、吃好的?」
 女兒急忙的解釋:「我說過,那是將來的事呀!」
  這裡點出了孩子語言應用的邏輯,如果成人順勢引導,討論時間的意義,現在與將來的區別,及「孝順」一詞在時間點上的認知,孩子將對習以為常的事件有重新批判的機會,並建立親子生活中共同的討論與思考的習慣。
  長久以來我們的思考方式不是黑就是白,很少去思索中間的可能性,也因此我們錯過生活中很多可以冒險的事,例如結交一個看起來不是很順眼的朋友、開創一項沒有把握的新事業、挖掘個人的內在潛能等。我們的思考方式代表的是社會集體的思考,思考的設限,讓問題無法突破,甚至積習成非。
  因此,生活中在與孩子進行各種問題討論時,問題的引導與設計本身,就足夠成人好好的思考。思考讓我們的心靈有更新的發現,開拓我們的視野。
  引導一個好問題關鍵在於思考,人人需要更多的思考力,才能引導出生命中更豐富的發展可能。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4-8-19 09:38:16 | 顯示全部樓層

有關親子溝通家人相處的文章及觀點

2004.08.19 中國時報
用心,與兒童共成長!
◎採訪/盧美杏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51802+112004081900316,00.html
    愛無國界,日本資生堂社會福利財團為幫助育幼院童自立,資助小志工來台,藉著與異國文化的交流,學習互動與關懷。
    語言很重要,但當語言不通時,敞開胸懷比手劃腳來溝通,一樣能Happy Together。這是來台灣從事志工服務的三名高中志工的小小心得。

    比手劃腳 也能互動關懷
    他們是由日本資生堂社會福利事業財團派遣來台,預備到台北伯大尼、忠義等育幼院進行花園整地、除草、以及與小朋友帶動唱等志工活動,比較特殊的是,他們也是育幼院院童,從三歲開始就在育幼院長大,對於這樣在大家庭長大的孩童心情,他們了解。所以在這裡,語言不重要,心與心的互動與關懷才最真實。
    這是資生堂社會福利財團所進行的第二年亞洲計劃,去年,他們邀請台灣數個兒童福利機構到日本研修,並與日本社福從業人員進行交流,增進彼此在兒童福利上的貢獻;像伯大尼育幼院的張老師去年十月就曾到東京,學習包括課程內容、人員訓練及生活行為教育等不同內容,頗有收穫。
    資生堂社福財團事務局參事井出厚子表示,今年他們第一次派遣兒童教養機構的中、高年級生到亞洲地區的兒童福利機構,希望透過這樣的海外學習與異文化交流,能幫助兒童自立,甚至創造與當地兒童互相交流與理解的機會。
    兒童教養機構 跨洋交流
    井出厚子也提到,最近幾年日本給外界的印象是犯罪年齡逐年下降,像前陣子小六生殺死同班同學一案震驚社會,但事實上虐童與家暴才是隱藏社會最嚴重的家庭問題,日本社會與台灣不同的是,日本係核心家庭化,小孩多跟在父母身邊,隔代教養較少,但也因此出現不適任父母的狀況,所以資生堂會與兒童福利機構舉辦研討會,從旁協助社區內對育兒抱著不安心情的父母親。也因為台灣與日本經濟成長狀況相似,所以資生堂的亞洲計劃將台灣列為第一站,希望來年可以與台北以外的兒童教養機構有互動機會。
    跟著三位高中志工前來的靜岡縣靜岡惠明學園兒童部主任三輪哲士,已有三十二年育幼院工作資歷,連太太、小孩都一起生活在園裡,惠明學園收的是三歲左右父母無法撫養的小孩,三輪先生說,他最大的收穫,就是看著這些小孩長大,出社會後,還會常常回來探望,甚至成為保育員回園服務。
    海外研修 為孩子加分
    「與兒童共成長」是惠明學園的創立理念,在伯大尼也是保育員與孩童同寢共食,形成家庭,伯大尼的新任院長鮑基慧是在育幼院成長、回到育幼院服務的典範,她對於台灣保育員人才流失問題感到憂心,期許育幼院不僅是完善的社會安置保護機構,也能成為愛的大家庭。
    三位高中生中,前濱喜代美想攻讀寵物專門學校;藤井塚也想上大學念機械;淺井瞳想成為蛋糕師傅;他們的夢想裡,有多少人的愛與期許,資生堂希望這樣的海外研修對孩子的未來發展有加分效果。
    正如鮑基慧院長說的,神在苦楚的孩子身上必定有偉大的計畫,人生不一定圓滿,但一路走來因為貴人相助,終將乘愛飛翔。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4-8-23 17:58:18 | 顯示全部樓層

有關親子溝通家人相處的文章及觀點

一位了不起的父親--向徐明致敬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   自由時報
陳昭姿
一位花樣年華的少女,因為所愛的男人腳踏兩條船而跳樓自殺了。身為一位優秀的心理治療師,她的爸爸當時被國家所聘任,正在遙遠的希臘,守護一位前途無量,但是心理不穩定的年輕射箭選手。這樣的噩耗傳來,並沒有讓他做出立刻返國的決定,雖然,此刻心愛的妻子必然傷心欲絕。在晴天霹靂的時刻,他掩飾自己的悲痛,沒有讓任何一位選手知道這個負面消息,繼續忠於職守,扮演選手們的心理守護神。
完成任務之後返抵國門的當天,這位父親接受新聞採訪的時候,講了足以作為許多人生命教材的一席話。他提到自己仍在雅典的時候,告訴他的室友,這一段時間他將會比較沮喪。他稱讚陳組長是一位很棒的室友,因為大多數的時候,這位室友會離開,讓自己獨處一室,而他就儘量不走出大門,待在房間靜靜的思念女兒。在這段採訪中,談到他所照顧的年輕選手們時,他一直強調,孩子們表現得很棒,應該得到獎勵,他們獲得獎牌只是遲早的問題。提到那位顯然是絆住他不能儘快回國的女選手,他稱讚她有了最傑出的一次表現。談到女兒的感情對象,甚至議論中的第三者,不只是原諒,他如此說,感情是極為私密的問題,沒有對錯,因為別人不會了解女兒與男友之間的相處,包括他自己,所以沒有資格評論。他說,孩子們需要鼓勵,他還公開向這位間接造成寶貝女兒身亡的男孩喊話,要他加油。
在這位父親身上,我看到許多即使結合很多人也找不到的優點。首先,他真的是感人的盡忠職守,即使面臨自身劇變。在悲傷的時刻,他仍然呈現專業,守住他的病人。在劇慟的時刻,他還會稱讚病人與朋友。他原諒並鼓勵闖出禍端的孩子,即使直接中傷的人是他自己。談女兒的時候,他說,孩子小時候換尿布,沒有人換得比他快,長到一百七十公分高了,女兒還時常躺在他的懷裡,讓爸爸撫摸她的頭髮…。有這樣的丈夫,難怪他的妻子也表現得十分成熟,從事發到現在,不曾有呼天搶地的場景,得體的應付媒體的追問。一直到先生出現在面前,才哭倒在他懷理。
這位了不起的父親,叫做徐明。
(作者陳昭姿╱和信醫院藥劑科主任)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4-9-13 10:52:55 | 顯示全部樓層

有關親子溝通家人相處的文章及觀點

http://www.humanity.com.tw/252/058.htm
【不一樣的聲音】
「中等野蠻」的父子關係
座 談 人: 聖嚴法師(法鼓山禪修文教體系創辦人)
小野(作家)
李中(作家,小野之子)
主 持 人: 葉樹姍(電視新聞主播)
紀錄整理:游淑惠
有人形容現代是新野蠻時代,
好像懂得野蠻才是最好的生活方式,
父子關係真的也只有緊張、衝突的野蠻關係嗎?
小野與李中這對父子,
彼此之間是鼓勵、支持的依附,
聖嚴法師鼓勵現代親子關係應向他們學習。
葉樹姍(以下稱主):今天邀請到名作家小野和他的兒子李中,一起與聖嚴法師進行對談。小野不僅是名作家,也從事電影跟電視工作。而對很多喜愛小野的讀者來講,「李中」這個名字應該不陌生,大家好像是「看」著李中長大的,如今書中描述那個小男孩兒已經長大了。先請李中自我介紹。
李中(以下稱李):我今年二十五歲,剛從替代役退伍;雖畢業於政治大學社會系,但想要從事與電視、電影和寫作方面相關的工作。這樣的選擇,自己或多或少受到父親的一些影響。
鼓勵他,而不是替他決定
主:李中剛開始要寫作時,你的父親會反對嗎?
李:他沒有反對,只對我說了一句話:「寫作並沒有如你所看的簡單。」
 由於小時候每天看父親待在書房裡寫文章,然後就發表,看來便覺得「寫作」似乎不太難;因此當我高三準備聯考時,心情有一點煩,就用文字來抒解壓抑的心情,因此寫了《比聯考更無聊的事》,這也是我的第一部作品。儘管自己也寫作,也已出書,但到此刻,仍覺得自己尚無法像父親一樣,可以快速成文、出書。
主:兒子走的路其實跟父親很雷同,小野在大學時期,發表了第一部小說,也引起文壇的注目。
小野(以下稱野):我從沒想過要當作家,所以在大學聯考選擇科系時,還故意選一個跟寫作不相關的科系,選擇念生物系,想法是若朝理工領域發展,就不會再寫作。所以自己走了很長一段遠路,包括到美國研究所唸分子生物,可是這一切還是沒有辦法斷絕我寫作,繞了一圈,我還是回到創作領域。因緣很奇妙,愈是想走相反的路,卻有一股力量讓我又繞回來。
 由於這樣的經驗,使得我在面對孩子的選擇時,不會給予壓力,當李中決定念社會系,我只說:「去做吧!」我不會去思考,李中選這個科系,將來是否可能找不到工作?或是這個行業可能沒落了。因為我相信未來的社會發展充滿變化,二十一世紀的社會變化更是迅速,很難預測哪個行業能興盛不衰,我只覺得要選擇自己比較擅長或者有興趣的,至少是自己能掌握的。
主:小野對待孩子是以支持鼓勵的態度,法師曾接觸這麼多為人父母者,父母親對孩子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可是當父母的期望跟孩子興趣產生落差時該怎麼辦?
聖嚴法師(以下稱師):小野是位開明的父親,不去左右孩子選擇走哪一條路,只會從旁協助或默默影響。反倒我看到有些父母親刻意、過度地栽培孩子,或強迫孩子走跟自己一樣的路,而讓孩子產生反感,甚至於,促使孩子故意選擇不同的路走。例如父母親都非常優秀、事業有成,希望孩子繼承衣缽,結果孩子不願接受安排,因而大鬧家庭革命。其實,父母親應該曉得孩子擁有自己的天地與未來,只要不走岔了路,隨著孩子的興趣發展,如此一來,孩子可能無形中受到父母很深的影響,而更能發揮,甚至超出父母當初的期待。
主:李中擁有小野這樣開明的父親,真的很幸福,但身為小野的孩子,一些從小做的事情或說過的話,成為父親文章中的素材,李中怎麼看自己成為父親筆下的人物,長大後會不會排斥?有沒有跟父親抱怨過?
李:當然有!大概是我念國中時,正值青春期,有些叛逆,就對父親說:「您不要再寫我,從現在開始,有關我自己的事如果要寫,是我自己來,不用經過您!」這是由於我去上學時,同學會開玩笑,說我小時候如何如何,例如父親曾寫我跟鹿搶過食物等等一些很糗的事情。當時年紀小愛面子,所以覺得很窘,可是年紀稍長後,就覺得這些是真實的生活,父親將他的看到生活點滴當成創作題材,怎可以要求父親不要寫!想通了這一點,現在則完全不介意了。
主:小野常寫自己跟孩子之間的互動,很多家裡瑣瑣碎碎的事,經過他的筆寫出來,特別生動有趣,當初會以家中生活點滴為創作主題?
野:這完全是無心插柳,因為我那時剛辭掉已從事八年的電影公司工作,原來是準備開始畫童畫。回歸家庭後,長期跟孩子畫童畫,生活節奏雖變得很緩慢,心卻變得柔軟,觀察小孩的行為覺得很有趣,我就偶爾寫一、二篇發表,刊出以後,迴響不錯,因此應報社之邀成為固定專欄。
 當自己在寫這些題材的文章時,並不特別覺得內容是有趣或是無趣,或者很珍貴,但是發表出來後,有許多讀者告訴我:「台灣的父親很少像您這樣幽默,父親給人的印象都比較嚴肅。」所以我是在有點被鼓勵之下,持續寫這樣的主題。
只與自己比較,活出光彩
主:李中雖有這樣一位幽默又溫暖的父親,但身為名人的孩子,都擔心會被「虎父犬子」的期許壓垮,因為父親的名聲、光環這麼亮,到現在人家還是說:「喔!李中,他是小野的孩子。」你覺得這會成為壓力或負擔嗎?
李:壓力是有的。以前我會跟別人說,希望有一天別人是說:「小野是李中的父親。」但是愈來愈成長後,慢慢地曉得寫文章應該是自己的事,不用在意別人比較的眼光,重點在於檢視自己是否有進步,而不是一直與父親比較,非要比父親更好、更出名。
主:中國人的確愛做比較,無論佛教或者是中國歷史上,牽涉到師徒、父子傳承,徒弟的成就自然就被拿來與老師作個比較,法師怎樣看待這樣的比較,甚至把這種壓力轉換成原動力?
師:在我的觀念中,師父有成就是他個人的事,跟我沒有直接的關係;我只是師父的弟子、學生,彼此之間的關係在於「輩分」。師徒真正的關係,正所謂「三分師徒,七分道友」,並不會因為師父很出名,我因此而沾光,或是我就非得有名氣不可;相反地,如果師父默默無名,我是否就應該覺得丟臉,然後離開老師?當然不會!
 有成就的老師是否會有出色的弟子,或是有成就的弟子,他的老師也一定成就非凡,兩者之間並沒有必然的關聯性。換句話說,如果說現在我有一點名望了,那麼,身為我的弟子不是沾沾自喜、洋洋得意,不然就會產生很大壓力,那大家不就不敢做我的弟子了。
 我教導弟子的原則是,只要努力做好份內的事,盡到自己修行的責任就夠了,至於弟子將來是否會出名、有成就,則是他個人的事。
主:剛才法師特別告訴我們,不管別人的光環是如何,最重要是要做自己,不過我想對於像李中有一個出名的父親,大家可能會對你有一些期待,你怎麼樣把這種期待變成激勵?
李:在我就學階段,每到一個新學校,只要師長得知我父親是小野,班上作文比賽就會叫我參加,這對我而言是種壓力,因為以前的我,總覺得寫不好會丟父親的臉。後來在自己寫作的過程中,也常常碰到讀者跟我說:「你的文章跟你父親很像。」出版第一本作品時,有人這樣說;第二本時還是有人這樣說,我乍聽之下,第一個反應是:「他們一定沒有仔細看我的作品,或是他們已經有先入為主的觀念。」可是再回頭仔細讀自己的作品,也覺得風格真的與父親很像。
 其實,父親對我的影響是無可否認的。至於,寫出來的文章像父親,也可以當成我們「李氏父子」的風格,因為我們是父子。在寫作過程中,我儘可能調適自己的心態,認為「自信」很重要,對自己的創作要有信心。
主:李中不能改變小野是你父親的事實,可是過去李中堅持要獨自寫書,不想得到父親的庇蔭,可是後來你們倆又合著出書。
野:其實,這也是被動的,出版者覺得很少有父子可以寫對話,想找一對父子,找上我們倆個,我便詢問李中意見,他的反應是不置可否,我便說:「你寫我就寫!」所以《臭企鵝與大屁股》、《中等野蠻》兩本書就產生了。
師:父子之間能夠像小野跟李中這樣互動是非常成功的。父子彼此尊重、影響、包容,並互相合作著書。
 對照我和弟子之間,我的徒弟寫文章,他引用的思想內容,幾乎都受到我的影響,可能題材、內容與我相似,但要不要寫呢?當然要寫,我還要鼓勵他們寫,雖然內容可能都與我的思想、理論差不多,甚至於出現我的筆調。但是當有一天我不寫時,他們會走出另外一條路來,他們可能會寫得比我好。因為以我自己的經驗來說,我也有老師,文章寫法也是模仿來的,但學習、模仿到一定程度時,接著就會創作,一開始就要創作是很難的。
 如果有愈來愈多為人父母者,都跟小野一樣敞開心胸跟孩子溝通,給孩子很多的機會,那麼孩子們也會跟李中一樣,就算父親已經有一些影響力,慢慢從反抗中開始接受,在其中領會到對自己真正的好處,經過浸淫之後再走出自己的路。
時代賦予野蠻的特性
主:李中跟小野父子的對話集就叫《中等野蠻》。人際關係用「野蠻」形容,好像是很糟糕,但在許多傳播媒體卻經常可以看到,像電影有「我的野蠻女友」,「野蠻」好像成為流行的用語,野蠻還可分等級嗎?
野:《中等野蠻》書名的由來,需要解釋一下,我跟李中的第一本合輯叫做《臭企鵝與大屁股》,後來又出版第二本,我對出版社表示,希望李中名字排在我前面,不要老是讓李中跟在我後面,他們答應了,結果沒想到,出版社的人由此發想書名,就使用「中」字,再使用我的「野」字,一組合就變「中等野蠻」,其實整本書都沒有談到野蠻。
主:可是在序文當中,小野寫了這麼一段話:「在台灣,人跟人的相處方式是相當野蠻的,從出生到受教育,一個原本沒有偏見和壓抑甚至仇恨的生命,在不斷遭受來自成人世界的任意擺佈,語言肢體的凌辱之後,我們的孩子很快的也學習到了『野蠻』是最好的生活方式,惡性循環的結果,一個野蠻的生命共同體就這樣更加穩固了。」我想這是小野滿深層的觀察,先請教法師,「野蠻」這二個字是現在的台灣社會或人際關係的寫照嗎?
師:「野蠻」可以解釋成沒有禮貌,或是以強凌弱、以眾暴寡都是野蠻,或者是內心充滿著仇恨,動不動就是唇槍舌劍,使用語言暴力或肢體暴力。我小時候也是受「野蠻」壓迫的人,我在讀小學時,因為較晚入學,所以個子比較大,已經十一歲的我,一進去就受到一個年紀、個子都比我小的欺負,他無故就給我一拳,把我的右眼打腫、打出血,但是因為我是新生不知所措,連哭都不敢哭,連叫都不敢叫,只有拚命向對方說對不起。
 現在社會上的野蠻現象,好像是更嚴重了,無論是用動作、語言或表情,來欺負對方,這對社會來講是一種損害,對人際關係來講,也是對人的一種傷害。
野:法師剛講的是針對人們的社會,是人跟人的相處,強擒弱、眾暴寡,還有一種野蠻是對環境、對其他生物,那種隨便糟蹋、漫不經心、唯人獨尊,或是對其他動物虐害等等的野蠻行為。
 另外,我覺得現今的媒體也具有野蠻的一面,不管觀眾愛不愛看,一窩蜂製作所謂流行、充滿亂象、高收視的節目。電視媒體的那種野蠻更是無形的,當觀眾一打開電視機,可能看到戲劇劇情是暴力衝突的,或是使用語言互相羞辱,呈現血腥的畫面。新聞報導立法院質詢時,立法委員面對被詢官員,都是用非常羞辱的方式,甚至連罵人的三字經也出口。
主:年輕世代的李中,在年輕人的生活當中,所體會到的野蠻又是如何呢?
李:我覺得野蠻是動物的一種本能,人面臨生存的取決時,不得不野蠻,不然可能無法生存。我的經驗與聖嚴法師剛好相反,我小時候長得比較矮小,所以在班上常常會被取一些綽號像是「矮仔」、「短腿」的綽號,因此我覺得小孩子很早就展現野蠻的本性,以野蠻的方式對待別人,來肯定自己不是異類。我認為野蠻,就是一種不包容、不尊重別人的態度,不管是行為或是語言上;但就生物本能來說,野蠻本來是一種自保,慢慢演變成帶有一點侵略性。
不野蠻,明天會更好
主:如果說真像小野先生書中所說的,現在「野蠻」成了在台灣求生存的生活方式,我們真的也要學習野蠻嗎?舉個例子,有些人隨便亂停車,或者是把自己家前面的馬路佔為己有,做為他的鄰居怎麼辦?該用什麼方法來面對?
師:當我被人家欺負時,反倒會很可憐對方,因為他脆弱到非常沒有安全感,內心太空虛了,所以才要採取霸佔或強勢的舉止,例如強佔停車位或是亂停車,認為自己很行,表現出自己很強悍,沒人敢跟他爭停車位,好比火雞本來瘦瘦的,一上戰鬥場的時候,便把頸上的氣囊伸出來,這並不是表現自己了不起,而是顯示自身的脆弱。
 碰到這類攻擊的狀況時,一開始不要跟他起衝突,也不要回罵,更不要還手,能夠迴避就迴避,過一段時間之後,等對方心情比較平和時,伸出溫暖的手當他的朋友;做了朋友之後,對方的安全感就會增加,自尊心也會增加,就不會用野蠻的行為來攻擊你了。
主:我相信透過小野的文筆與觀察,的確提醒了很多人,進而也會對自己的社會充滿期許,希望透過整個社會制度面與大環境的改變,讓明天會更好。
李:其實,我有時候難免也會帶著有色眼光看待某些人或某些事,會覺得他就是跟我不一樣,看起來就是層次比較低,這也是一種「野蠻」的心態,所以要不斷提醒自己,要用理性來約束野蠻,它是很細微的東西,往往在不經意的情況下就流露出來,所以需要不斷地提醒跟反省。
師:野蠻的起因就是心裡想要征服、獨取、霸佔,想要別人聽我的,希望東西變成我的,或者是接受我的想法、我的支配。心裡的野蠻帶動了語言的野蠻,再帶動肢體的野蠻,想要改善其實並不難,從自己做起。
 首先要尊重「人」然後要尊重「物」,物質文明並不是壞事,實際上它是我們的生命資源,人的生命不能夠離開自然環境的資源,自然環境之中任何一樣東西,都有它存在的意義和功能,剛才兩位對談者都提到愛護動物、尊重生命,還有愛護自己、從自己做起,這是非常正確的想法,要使得社會不野蠻,首先在對人不野蠻之外,也要對物不野蠻,大自然裡的每一樣東西,我們都要尊重它,生命是平等的,以平等心看待一切的物,把它當成自己生命或身體的一部分,野蠻就不會存在了。

聖嚴法師:
野蠻的起因就是心裡想要征服、獨取、霸佔,
想要別人聽我的,希望東西變成我的,
或者是接受我的想法、我的支配。
心裡的野蠻帶動了語言的野蠻,
再帶動肢體的野蠻,
小野:
我覺得現今的媒體也具有野蠻的一面,
不管觀眾愛不愛看,一窩蜂製作所謂流行、充滿亂象、高收視的節目。
電視媒體的那種野蠻更是無形的,
當觀眾一打開電視機,可能看到戲劇劇情是暴力衝突的,
對談者小檔案.小野
1951年生於台北,本名李遠,大學念的是與創作
無關的師範大學生物系,卻以「小野」為筆名發表文章,作品《蛹之生》引起文壇注目。曾經抗拒寫作,選擇赴美紐約州立大學分子生物所就讀,後來仍從事與創作有關的行業,成為知名的自由作家、影片監製。
 1981年擔任中影公司副理兼企劃組組長,負責每年拍片計畫和宣傳行銷,是實際推動台灣新電影浪潮的人,推動多部新電影的誕生,例如《小畢的故事》、《兒子的大玩偶》,曾經多次榮獲亞太影展及金馬獎最佳編劇獎。
 1989年小野轉行畫童畫,卻因與孩子互動,發現孩子天真的一面,開始書寫親子互動的趣事。小野與兒子李中的相處,採取是尊重與開放的態度,只要是李中的選擇,都無條件支持。
經歷:
五股國中實習老師、美國紐約州立大學及陽明醫學院助教、中影製片部副理兼企畫組長、台視節目部經理。
作品:
《蛹之生》、《試管蜘蛛》、《封殺》、《黑皮與白牙》等小說,《生煙井》、《在蘋果樹下躲雨》、《阿米巴與翡翠蛙》等散文,《尋找綠樹懶人》、《星星俠》、《企鵝肥皮》等兒童繪本,以及《恐怖份子》、《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成功嶺上》等電影劇本。
或是使用語言互相羞辱,呈現血腥的畫面。
想要改善其實並不難,從尊重「人」做起。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4-9-20 13:54:32 | 顯示全部樓層

有關親子溝通家人相處的文章及觀點

這個網不錯ㄛ,如果你是爸爸、媽媽、老師、輔導老 師,更要看看它囉!
進入首頁後點選右上方的輔導小語總表
http://assist.tceb.edu.tw/dp.htm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4-10-25 13:33:07 | 顯示全部樓層

有關親子溝通家人相處的文章及觀點

賞識你的孩子  
作者簡介 周弘先生
南京市人,初中畢業,原為普通工廠工人,現任中國陶行知研究會賞識教育研究所所長,南京婷婷聾童學校校長。

 
1.喚醒小孩潛能的第一招是「找感覺」
你有了天才的感覺,你會成為天才;你有了英雄的感覺,你會成為英雄。
美國十九世紀有一位又聾又盲的女偉人-海倫凱勒。六歲半一個字不會說,十八歲會五國語言。周弘有一天看『海倫凱勒傳』,無意發現海倫的生日是1880年6月27日, 而婷婷生日是1980年6月29日,他興奮的衝回家抓住婷婷,
「婷婷,太好了,天大的好消息被老爸發現了,我一直在納悶,你為什麼這麼聰明,這麼有靈性,原因終於找到了。搞了半天原來你是海倫轉世啊!」
「怎麼證明?」
「你看,你的生日跟海倫相差整整一百年,一天不差。」
「真的嗎?」婷婷瞪大了眼睛。
「白紙黑字,一天不差。」我把書遞給婷婷。
婷婷連忙湊過來,一看,有點失望。「他是6月27日,我是6月29日,相差兩天。」
我不慌不忙地解釋道:「據我了解,一天不差,海倫媽媽生她時是順產,你媽媽生你時是難產,剛好耽誤了兩天。」
頓時,婷婷兩頰飛紅,彷彿海倫的血液在血管裡奔騰,海倫的靈魂在腦海裡遊蕩,感覺找到了。
許多年後,婷婷自己講,海倫給了他無窮的力量,小時後做事遇到困難時,就想像自己是海倫凱勒。

婷婷背誦圓週率小數點後一千位,許多人都說他是天才,我也相信他的智商應該比同年齡人高得多。可是,幾次智商測量結果都在100-110之間,屬於正常範圍。這下,婷婷覺得自己天資平平,有點灰心喪氣。
這時我開導婷婷,說:「女兒啊,老爸認為目前的智商測試是低水平的,它只能測出記憶力、注意力、觀察力等一般智商,根本無法測出人的創造力、悟性、想像力等高級智商。看來你大腦太靈了,連聰明到連智商測試都測不出來。」
婷婷頓時心花怒放,又找到了天才的感覺。

2.成功誘發動力,第二招「嘗甜頭」
對孩子幼小的心靈來說,往往看到成功的希望,才有努力的力量。

記得女兒七歲剛接觸到應用題時,有一次,十道題只做對了一道。換了其他的家長,兩記耳光早就過去了。錯了一道題還情有可原,錯了九道題那就不可饒恕。
婷婷做對了一道題,我想到的是鼓勵,想到的是他小時候蹣跚學步,我歡欣鼓舞的情景。於是,我滿懷深情地對她說:
「簡直不可思議,這麼小的年齡做這麼難的題目,第一次居然就做對了一道。」
婷婷露出了喜悅的表情,她還想進一步證明自己。「爸爸,你小時候會不會做?」
「我肯定不敢做,像你這個年齡,這麼難的應用題,爸爸連碰都不敢碰。」
婷婷頓時信心倍增,彷彿插上了飛翔的翅膀,自由地翱翔在數學的知識天空裡,僅用三年間學完了小學六年的數學課程。

3.提高孩子興趣的好方法是激發和喚起孩子的「好奇心」
每個兒童的腦海中都有著無數個不斷變化的問題。
同樣一個問題,在孩子感興趣時,幾分鐘就能教會,而孩子毫無興趣時,往往幾個小時甚至幾天也教不會。

一只蘋果掛在孩子的頭頂上方,掛的太高時,孩子有沒有信心摘?沒有。因為拼命跳也搆不著。掛的太低,孩子有無興趣?也沒有,因為隨手可拿到。越是容易得到的東西越沒吸引力。

婷婷三年級的時候學珠算,首先要過的是打百子關(不曉得這是什麼?)。女兒打算盤的速度是全班最慢的。每次打百子就提不起精神,找不到感覺。怎麼辦?孩子自己都覺得慢,這時候你再說她不行,他肯定會想:連爸爸媽媽都說我慢,看來我是真的不行了。
我要讓她找到打算盤的感覺,讓她相信自己行。
我對女兒說:「爸爸相信你打算盤勢絕對會快的。」
「爸爸,為什麼說我會快呢?」女兒不解的問。
「你想一想,你小時後有沒有上幼兒園?」
「沒怎麼上。」
「對啊。別的孩子小時後都受過一系列的手工訓練,而你沒受過訓練,爸爸像你這麼大的時候,比你還慢。我門來做個實驗,爸爸拿表給你看時間,爸爸不相信你會慢。」
女兒躍躍欲試。
為了保證女兒的成功。我把加到整數十的答案都寫在旁邊。婷婷打的很慢,可是答案絕對是正確。她每加十位,我就為她歡呼:「對了,又對了。」
「爸爸。慢不慢?」女兒望著我的眼睛尋找信心。
我激動地說:「不得了,第一次就全對,我小時後練五六遍都沒打對,還弄得滿頭大汗。」
女兒興趣越來越高,本來最怕打百子的她現在卻不願停手。
「爸爸,我還要打,我還要打。」
第二天,動作快了;第三天,又前進了一步,就這樣動作越來越快。不到四十天,居然從二十多分鐘發展到一分鐘三十秒打完。
婷婷打百子,偶爾也會打慢一次。若馬上指責她,會破壞她的情緒。而手錶掌握在我的手中。比如她明明超時了,我卻真誠地撒了個謊:「早呢,請放心,來的及。」
打完之後,如上一次是十三分鐘,我就故作輕鬆地說:「十二分五十秒」

4.教育成功的奧秘源於家長的一種良好心態,百分之百地堅信自己的孩子「行」這一個字上
失敗是每個孩子必須面臨的人生課題,而孩子如何面對,反映了家長的心態。越是寬鬆的成長環境,孩子越不怕失敗;而越是苛刻的成長環境,孩子越怕失敗。
有一則故事,
有一次,兒子求助於父親:「爸爸,有一道應用題我不會做。」爸爸一看,這麼簡單的題目不會做,頓時氣不打一處來。轉念一想,教育孩子要有耐心。
「好吧,爸爸做一遍給你看。」
孩子一看到爸爸緊皺的眉頭,多少痛苦往事湧上心頭,心理有點發荒。
爸爸做完之後,說:「兒子,你看。」
孩子的手心出了汗,怔了一會兒:「爸爸,我還不懂。」
這時父親牙齒咬的咯咯直響:「好,我再給你做一遍。如果再不會的話,咱們走著瞧。」孩子心想,完了,想逃都沒處逃了。早之如此,何必問他。

「兒子,你再看。」孩子已經六神無主,眼睛發花,連數字都看倒了。
「我還是不會。」
老爸憤怒的把草稿紙撕成碎片,砸向孩子。這撕碎的僅僅是普通的草稿紙嗎?撕碎的是孩子的自尊啊!
這時父親意猶未盡:「兒子,講心理話,這道題難不難?」
「不難。」
「你說老爸有沒有耐心?」
「有,都做兩遍了。」
「兒子啊,這麼簡單的題目,老爸做了兩遍你都不會,還讓老爸說什麼好呢?」
然後這位糊塗的父親用無比失望的目光久久凝視著兒子。兒子在羞辱的目光中低下了頭想了半天,終於開竅了。
「爸爸,我是不是真的很笨啊。」
在家長剛開始說孩子笨的時候,孩子用幼小的自尊捍衛著:「我才不笨呢!」因為孩子學說話的時候已經形成了強烈但又十分脆弱的自信。隨著家長這些播種的不斷「深入」,孩子漸漸開始相信自己笨了,直到有一天,老師說他笨,左鄰右舍說他笨時,他就堅信自己笨了。家長終於為自己的抱怨得到了和預期完全相反的報應。

家長覺得孩子不行的另一個原因是「比」。
孩子小的時候家長承認差異,以後就否認差異,往往拿別人孩子的長處與自己孩子的短相比。比到最後自己的孩子一無是處,孩子怎麼努力,在家長眼裡都不如別人家的孩子。家長的心態失衡了,由允許孩子失敗轉變為不允許失敗,結果孩子更害怕失敗。
女兒被評為全國十佳少年後,朋友寄給我一本「中國少年之星」,我原想看一看激勵自己,可才看了一半就涼了一大截。
「人家的小孩那麼好,婷婷完了!」
腦子裡老想著別人的優點,眼睛李總盯著婷婷的缺點。怎麼看都覺得他不夠好,開始懷疑自己的孩子。我好不容易把心態調整過來以後,問別家長有沒有這種感覺時,她們說:「一點不錯,我們一看啞女都能成神童,更覺得自己的孩子完了」  

5.和孩子對話、做朋友
這是一位父親解決兒子沉溺電玩的故事。
上初中的兒子迷上了電玩,就像菸鬼迷上了鴉片一樣不能自拔,而且技藝超群,別人一個籌碼只能過一關,他輕而易舉地能通十關。父子的矛盾,在電玩的漩渦中逐步升級。「打」是家常便飯最覺得是讓兒子跪在洗衣板上,頭上還頂著一盆水。
後來,父親知道了賞識教育,他開始站在兒子的角度換為思考,他決定每過一關,都會有「你真棒,你真行」的賞識語,兒子在電玩中找到了一種征服感。
有一天當兒子心情煩躁、坐立不安的時候,他對兒子說:「今天帶爸爸也去打電動好不好?」
兒子不知他葫蘆裡賣的什麼藥。但心念一轉,去也無妨。當他兩人到網咖時,把老闆下一跳,還以為父親來找麻煩的。兩人玩了一下午,在回家的路上,發現兒子有話跟他說了,老爸看到一絲光亮。
以後的日子,兒子依然想打電動,只是他再也不打兒子,兒子也同意先把作業完成。父子間的冰層在逐漸融化著。
兒子高中聯考後,老爸經過深思熟慮,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為兒子買一台電腦。他和兒子是這樣說的:「兒子,爸爸相信你可以成為一名電腦專家,所以家裡決定給你買一台電腦,爸爸夠朋友,你也要夠朋友。你要把玩電腦的時間安排好,要讓電腦成為你學習的動力。」
兒子一陣驚喜,眼淚如潮水般地湧出來。自然這份感動也化為一種動力。兒子住校,週末回家後,他讓兒子玩電腦放鬆一下心情,兒子卻說再看一會兒書,因為老師講的一個問題還不大懂。那時候,他真不敢相信這就是一年前那個打死也不服的兒子。
過了一段時間,他對兒子說:「兒子,你現在玩的是別人設計好的程式,將來你要設計程式給別人玩才更好呢。」
兒子果然開始對電腦感興趣,他說上大學一定要考資訊系。
而最讓父親欣慰的不僅是兒子的電玩問題,更重要的是兒子懂事了,懂的關心體貼父母了,有心裡話也願意和爸爸講了。

6.孩子「怕」的是賞識、幽默和感動
陳老師接受賞識教育後,批評學生越來越有藝術。有時聽上去簡直像表揚,使學生心裡湧起一股股暖流。
她的第一招就是給足面子,從不當眾批評,而是把犯錯的同學單獨叫到辦公室。對他說的第一句話是:「某某同學,老師簡直不敢相信像你這麼好的孩子怎麼會犯這種錯誤呢!你知道你在老師和同學心目中的位置嗎?你是老師的自豪,全班同學的驕傲啊!」
接著再誠懇地指出孩子的不足之處,整個批評過程真正想表達的就是:「孩子,你太好了,除了不對的地方。」
班上有個叫豆豆的同學,有打人的壞習慣。有一天剛上課,同學就喊起來了:「老師,豆豆又打人了。」
陳老師語重心長地說:「豆豆打人肯定是不對的,不過,同學們想想,豆豆是過去打人次數多,還是現在打人次數多呢?」
同學們異口同聲,過去打人多。
陳老師接著問:「是過去打人狠,還是現在打人狠呢?」
「過去打人狠。」
「那我們批評他之前,先用掌聲肯定一下他取得的進步,好嗎?」
掌聲想起的時候,平時倔強的豆豆眼框裡充滿了淚水。
感動融進了豆豆的生命,他以後再也沒有打人了。

7.把做人的權利還給孩子的同時,把做人的責任也讓他承擔起來
有一個四代同堂的大家庭,溫馨而和睦。唯獨一個叫靜靜的孩子把這個大家庭攪得不得安寧。
她從小受到百般溺愛,被寵壞了。上學後功課跟不上,還養成了許多不良習慣。
你說她一句,她要還你十句,多說幾句她就頂你說:「煩死了,煩死了!」
這家人接觸賞識教育後醒悟到,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家長,他們表示要用全心的眼光看待靜靜。
全家人開始找孩子的優點。他們發現靜靜的作文字雖寫的不好,錯別字多,但語言流暢,於是,就讓她在吃飯時候朗讀作文。小姑娘的口才的確好,清晰悅耳,結果贏得了一陣陣的掌聲。以後,她每寫一篇作文,都讓她表演。她越讀越愛讀,越寫越願寫,作文有了很大的進步,連得了幾個優。
家長意識到,由於學習基礎差,要求靜靜的學習在短時間內有很大進步是不現實的。以前對孩子的關注點搞反了,在有形生命與無形生命上發生了錯位,僅僅滿足孩子的物質需求,沒有精神上與她溝通。現在,家長與靜靜通過充分的溝通,從小事上約法三章。
比如父母首先要求靜靜學會自食其力、愛勞動,具體工作是每天早晨取牛奶,中午倒垃圾,晚上拿報紙。
在家長真誠的鼓勵和熱情的掌聲中,孩子早晨眼睛一睜,飛快地穿好衣服去取牛奶,中午放下書包就主動地倒垃圾,晚上爺爺把報紙帶回來,她還懇求爺爺送回去,因為「這是我的事」。她從承擔的責任中找到了好孩子的感覺。
PS:
以上是針對此書所做的重點整理,在此供各位父母作為參考,希望能對於您教育小孩時有所幫助,如果您也覺得這些文章不錯,您也可以多影印幾份提供給其他有需要的父母參考。教育是決定小孩未來發展的重要因素,在開發孩子智力的同時,也要重視孩子情感的培養,要讓孩子學會寬容,學會關心理解別人,懂得回報別人的付出。
  
   
   
喜歡這篇文章嗎?僅獻給需要的朋友們!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4-10-25 14:24:29 | 顯示全部樓層

有關親子溝通家人相處的文章及觀點

前幾天到一家連鎖麵店用餐,這家店平日並不會因人潮影響點餐的進度,當天卻讓我等了近二十分鐘,不是因為店員的動作怠慢,而是一對夫妻和他們的寶貝女兒。

他們站在櫃檯前打量各式套餐圖片,接著再與那頑劣的女兒商量;與其說是商量,倒不如說是請求:「好啦!乖嘛!就吃這個囉!後面好多人在排隊耶!」
看來應該是小學二年級的頑劣女童竟然如是回答:「本來就要排隊啊!我先到我先點,點完再換他們啊!我愛點多久,就點多久!」

最後還是店員提醒了一句:「很抱歉,大家都在等喔!」才讓這對夫妻痛下決定!

所謂痛下決定的「痛」,是由父親承擔。
當進入店內,小劣女很不開心自己超長的點餐被中斷,將怒氣發在他爹的身上,近似被鬼附身的表情,加上極端尖銳刺耳的叫聲,一剎那間雙管齊下!

這小烈女更用自己的小手,猛力的連續重擊父親的腹腰間,外人無不側目,而這對夫妻,卻非常平靜的坐下,任由她撒野,只是母親簡單的安慰了一句:「爸爸沒有錯!」

真的沒錯嗎?那整件事有沒有人犯錯?誰該為這樣的事情做一些反省或認錯?
教育下一代很花功夫,太過與不及都會影響下一代的人格發展,更會深深的鬆動國家未來競爭力。

前述例子,那位母親並沒有告訴這孩子在公眾場合應有的禮節規範與自律,是她錯!

那位父親不主動適時地阻止孩子撒野,是他錯!
在他們心中,孩子也許根本沒錯,還小嘛!寶貝嘛!寵著點吧!
長大後,甚至不必等到長大,這孩子就要承受因沒有適度教養,而必須承受的惡果。這又是誰的錯?

我家兒子的安親班,就有一位學生,走在路上可以口無遮攔的指著路人品頭論足,在安親班內不論男生或女生,都跟老師私下反映,不論分組或座位,盡量不要跟他放一起。

因此,他不得人緣、被孤立,這是誰的錯?
兒子班上有位鋼琴高手,聽說彈琴一把罩,但朋友卻少;原因很簡單,就是任性!這也不打緊,他還愛哭,一遇上不如意的事情,就是哭;連班上女生都避之唯恐不及,更不用說男生,才不想沾上這個愛哭鬼!
這樣的結局,誰的錯?

都說一個孩子要多寵、多哄、多順著,是這樣嗎?
孩子是人,給他正確客觀的教育是很關鍵必要的,現在很多父母偏離了正道,歪七扭八地將孩子教育成「天山霸主,唯我獨尊」的「非人」模樣。

倘若真有此霸主能耐也就萬幸,偏偏現在教育出的孩子,肩不能扛,手不能提,腰不能彎,這算什麼?競爭力與抗壓力何在?團體相處的圓融度又何在?謙卑受教的個性又何在?

孩子一定有錯,讓他知道,教他改過;父母一定有錯,向孩子道歉,教他懂得認錯!

教孩子做人比起教孩子做功課要難的多,功課是一時的,分數是一學期的,而正確健康的人生態度,是一輩子的!

這麼說吧!在家寵他一輩子,不如出外被人寵一輩子,這才有遠見啊!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04-10-26 11:08:41 | 顯示全部樓層

有關親子溝通家人相處的文章及觀點

家教
●坐小巴,一個大約中學三年級的女孩在車門口就皺著眉頭埋怨,她身後跟了個年輕的菲傭,手裡提滿了東西,有沉重的書包和許多學生用品,一看就知道是那女孩的。
上了車,女孩往前排空位一坐,菲傭往後座走去。女孩子指著「八達通」機大聲嚷:「把錢包給我!把錢包給我!」菲傭還沒坐穩,滿手的東西來不及放下,見女孩催命鬼似地大叫,只好橫了一眼:「等一等!」
等她騰出手來,從書包裡掏出女孩的錢包,走到「八達通」機前「嘟」了一下,又橫了女孩一眼,才回座去了。
女孩眉頭皺成一團。她長得並不難看,只是眉頭老是皺著,弄得臉上一層晦氣。她已經過了那種可以隨時隨地大吵大鬧的年紀,但依然旁若無人這麼吵,車上的乘客也都側目相視,有兩三個,眉頭也皺了起來。
那個菲傭橫了女孩一眼的時候,我見到了一股冷冷的陰氣,孩子落在這樣的人手裡,稍不生性,是要吃虧的。但是,只要你看見那個女孩的德性,就會原諒菲傭那陰怨的目光,即使有些聯想,也幸災樂禍居多。
在孩子身上,可以看到家教,可以看到父母的素質。父母素質不佳,孩子便顯出沒有家教,沒有家教的孩子,必然連累父母的形象,如果中間再夾了一個會暗暗使手腳的菲傭,追根溯源,有些人,還是不要生孩子來得好一點。
李純恩
摘自世界日報香港副刊版
2004-10-24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05-2-28 21:04:27 | 顯示全部樓層

有關親子溝通家人相處的文章及觀點

12個寵壞孩子的方法 . 滿足他的一切使他成為準輸家
1.有求必應
   打從孩子出生開始, 你就給他所有他要的東西, 如此一來就算他以後長大成人, 他還是會倔強的認為:   所有的一切都是世界欠他的.
2.他出口成"髒"你一笑置之
  當孩子講出不得體的話甚至口出穢言,  你卻只是笑了笑,   這將會使他認為自己很可愛他說的話很討喜,  你的反應不外乎是鼓勵他下次再挑些更討喜的話來講.
3.從不訓練他精神獨立
  從小一切幫他打點好一切事情由你來負責, 等到他20歲時再突然告訴他"自己決定吧!"  我們不難想像孩子們對這種突如其來且遲來的恩准,
反應會是:"#~%&^...
4.從不告訴他你錯了
   如此將造成他日後嚴重的罪惡感,  若我們一直避免把錯字冠諸孩子的不良行為,  一直不告訴他孰是孰非,  待某日他抵觸了法律, 犯下了父母再也無法替他掩飾的罪行, 他還以為整個社會都與他作對,  是他自己受到迫害.
5.替他收拾所有弄亂的東西
    撿起他丟再地上的書鞋子髒衣服, 幫他整理房間做東做西打理一切, 養成他日後推卸責任, 將別人的好意當成是理所當然的惡習.
6.毫不限制他的讀物
   小心啊!!  雖然碗筷洗了餐具消毒了, 孩子嘴巴吃得乾淨, 腦子吃的卻是垃圾.
7.常常當著孩子的面吵架
  日後父母離婚了家庭破碎了, 你也不用為孩子麻木不仁無關痛癢的反應感到震驚與不解.
8.當他的搖錢樹
   若金錢對他們而言太容易到, 想買東西時只要他們搖一搖吵一吵錢就掉下來了, 不讓孩子明白金錢是要靠自己的努力去賺取的,  如此要他們如何能了解"錢歹賺",  如何使他們能有正確的金錢概念?
9.滿足他所有的口腹之慾
   當你自始至終永遠滿足他的需求時, 你會發現一次的拒絕,  就足以對他造成傷害極大的挫折感.
10.永遠站在他這邊
   站在孩子這邊固然是好的, 但要永遠嗎? 當孩子真的犯錯時呢? 你能想像這種心態 ----都是別人不好他們都對我的孩子有偏見, 會造成他日後一生多少問題嗎? 永遠站在孩子這邊, 永遠教他與鄰居師長警察對立,  不過是提早讓他走上不歸路罷了!
11.我就是拿他沒辦法
  當孩子們闖了大禍犯了大錯, 若你只是一次又一次拿這句話來搪塞,  替自己的不是找藉口找台階下,   孩子們以後如何能尊重你呢?  他難道不會想,  "既然沒辦法   那就乾脆讓你一輩子都沒辦法好了."
12.準備過悲慘的一生吧
   想寵壞你的孩子嗎?  想培育出不負責任的下一代嗎?  很簡單,  照著這12條法則去做,  保證你一生會是悲慘的,  像個名符其實的老媽子一樣地跟在他後面.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6-3-9 21:47:58 | 顯示全部樓層

有關親子溝通家人相處的文章及觀點

我不要這樣的孩子~~~~~~~

牽掛草莓族 -- 你不會永遠十七歲      文�陳津穗
屬於草莓族的兒子即將退伍,最後一次放假,一進家門就說:「買輛車給我吧!下禮拜,我要開車回部隊領退伍令。」役期近兩年,能安然而退,身為父親,按說該高興才對,沒想到我卻心情低沉,思前想後,久久無法回應他的請求。
記得送他入伍時,耳提面命他注意言行,軍令如山,不得輕忽,他卻不改輕佻地說:「國家靠我去救,一定毀了!」我殷切期待,他經歷軍隊磨練,可能會較成熟穩健,事實上依然故我,不禁長嘆,難道這就是所謂一輩子的牽掛?
上班領薪?三萬幹啥?年年考試?父母撫養?
他回家後,丟下行李就想溜,我輕聲問他:「退伍後有什麼規畫呀?」他成竹在胸答:「K書準備參加十月的考試啊!」他可算得精,以考試之名,申請延後入營,足足玩了三個月;現在,他要故技重施,算算,又有幾個月好混了。
看我陷入沉思,他倒過來勸慰我:「爸,您不用操心,家裡多我一人,也不過加雙筷子而已。」話說得可美啦,事實不是這麼回事。猶記得,我常常張羅好飯菜請他入座,他探身一瞧,轉身走人:「我吃泡麵。」我算了算,桌上大大小小有十道菜,辛苦的老媽還在廚房揮汗如雨,聽兒子要泡麵,氣得差點提菜刀追出來。
當兵期間,他返家一定帶回大包髒衣物,老媽邊洗邊搖頭,我還得不時說「以色列戰士的母親驕傲晾征衣」的故事來安慰她,而兒子那種永遠長不大的心態,教人擔心。
在家,日上三竿,老媽去催駕,兒子說:「人家晚睡,幹嘛要早起?」母親問:「那你能這樣過一輩子嗎?怎麼一點都不急?」只聽他灑脫的笑:「急?急什麼?妳去探聽一下,我們這屆法律系兩班,有幾個人在上班?就算去上班,每月不到三萬元的薪水能幹什麼?」
母親焦慮再問:「那你總要努力準備吧?」他顯得不耐的答:「考試那有這麼簡單,有學長考了十年,還在考呢!」如此不是擺明要父母再養他十年,先預告,請不必沒見識,不要如此大驚小怪嗎?他翻身睡到自然醒,那管母親的長嘆。
手機不新?被偷最好;機車壞了?扔天橋下聽他口吻,讓我想起他大學四年用手機、換機車的行為。他讀書學費父母全包,吃住在家,每月另支一萬元零用錢,卻入不敷出,非要去打工,收入全用在無謂的消費上,像手機通話費,至少兩三千元,動輒五六千元。而且每當新款手機上市開始廣告,他就恨不得趕快丟掉手邊用的;有次在網咖打工,手機被偷,他不但不怪竊賊,還心存感激的說:「真謝謝他偷得好,正想換支新的。」
另一件事是,有天晚上,他搭計程車回家:「爸,幫我付車錢,機車壞了,丟在路邊。」接著,上演除非包計程車接送,否則沒新車、上學免談的戲碼。我與老妻,尋尋覓覓,好不容易找到丟在天橋下的機車,推好遠去送修再騎回家。
老妻一路開罵:「這就是你教的好兒子?」
買鞋虛榮?一定名牌  找他優點?事態嚴重, 他的交通違規罰單,更讓郵差送到手軟,違規事由五花八門,例如未戴安全帽、違規停車、闖紅燈……有一次,罰單出現「棄車逃逸,逕行舉發」,如果不是繳納罰款才領回被交警拆走的車牌,我還相信他所說車牌被偷,而且天天催他報警呢!至於打工,薪資還沒進帳,要怎麼花已計畫好,只要今天領錢,明天鐵定不見人影,散盡錢財才拖著疲憊的身子回家。他不是月光族,應該叫日光族才貼切!
他追求時尚名牌更是不在話下,尤以運動鞋非名牌絕不穿,他的理論:「我不是虛榮,你總不願見到你寶貝兒子的腳受傷吧?」所以,父母親買三百九十九元的地攤貨,兒子買價近十倍的旗艦級精品,是理所當然,好像中外古今皆如此,否則怎配當孝順的好父母?
有次與老妻私下檢討,是否該多鼓勵少責難,妻遞給我筆和紙說:「要鼓勵總該找出優點吧?來,給你十分鐘,把你寶貝兒子的好德性列出來看看!」不瞞你說,我用超過妻給的時限好幾倍的時間,竟然寫不出一個字!我猛然驚醒:「事態嚴重!」兒啊!老爸急於告訴你的一句話是:「你不會永遠只有十七歲!」快點醒過來吧!
有時侯咱們辛苦一輩子就是為了給孩子過幸福、衣食無缺的生活....最後卻養了個沒有責任感,不會感恩....甚至還會棄養父母的孩子,這就是咱們應該得到的成果嗎....?若是你還未生子或者孩子還小,請仔細想想你希望孩子的未來會是什麼樣滴~~要是你也不想要下面的孩子,請別忘了要愛他但不要寵壞他....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手機版|靜竹林心靈網站

GMT+8, 2024-3-29 13:19 , Processed in 0.037805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