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竹林心靈網站

 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樓主: 匿名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第三眼的世界~*

[複製鏈接]
109#
匿名  發表於 2004-8-13 19:58:08

*~第三眼的世界~*

*  禪定(寂靜)*

(一)
  「禪定」──定心之法。「真佛佛中佛」的大口訣。
  各位同修,這「禪定」本是一種方式工具,不是根本目的。但,我今天特別把「禪定」列為口訣,這是為什麼呢!其原因有二:
  第一,「禪定」就是「實修」。
  第二,「禪定」是目前修行最好的方法之一。到目前為止,尚未有人發明,比「禪定」更好的修行方法。
  我常說,「實修」,「實修」,「實修」。就是要大家「實修禪定」,人若離了「禪定」,就成了「散亂」。
  「禪定」是修行的工具,但不是單指「坐禪」,這一點請特別的往意,這「禪定」是「行、住、坐、臥」全在禪定之中。
  「禪定」的範圍甚廣泛的,其口訣秘密將一一述出。
  單單一個「禪」字,就有很多不同的解釋,「禪」就是「禪那」,又叫「思惟修」,又叫「靜慮」,屬於色界的「心地定法」。
  「禪」因為是「靜慮」,而「靜慮」又是「定」,「定」就是梵語的「三昧」,或「三摩地」,所以,「禪定」就等於「三摩地」了。我們「真佛密法」的修行重點全在這個「入三摩地」,「入三摩地」就是「定心一境」,甚至「定心虛空」,甚至「融入宇宙意識」,「心與心合而為一」,這是至要的至要。
  中國的哲學思想中,有:
  「定」──「靜」──「安」──「慮」──「得」。這可算是制心一處所附之名也。
  「禪定」的心體是什麼?
  其實,「禪定」的至大口訣就是「實修寂靜」。這「實修寂靜」的最高境界不是別的,正是「涅槃之妙心」。「實修寂靜」正是到達彼岸「涅槃之妙心」的至高無上妙法。
  所以「禪定」有七種大乘意義:
  -、禪。
  二、定。
  三、三昧。
  四、正受。
  五、三摩地。
  六、奢摩他。
  七、解脫。
  在出世間上上禪,地持經中,有九種大禪:
  一、「自性禪」──所修之禪,觀心之實相,於外不求。
  二、「一切禪」──所修之禪,能得自行化他之一切功德。
  三、「難禪」──深妙難修之禪。
  四、「一切門禪」──一切之禪定,皆由此門出。
  五、「善人禪」──大善根之眾生所共修。
  六、「一切行禪」──大乘一切之行法無不含攝。
  七、「除惱禪」──除減眾生之苦惱。
  八、「此世他世樂禪」──能使眾生得二世之樂。
  九、「清淨淨禪」──惑業斷盡,得大菩提之淨報。
  在佛經中,又有「四禪」、「五禪」、「九種大禪」、「十二門禪」等等。
  我們在修習種種「禪定」之時,我要特別指出其要旨:
  「妄念不生」就是「禪」。
  「自見本性」就是「定」。
  到了「無心」之境界,也就是定者對境「無心」,到此境界,真正是「利衰毀譽稱譏苦樂」這八風吹不動了。
  我寫偈曰:
  有心與無心。
  是我或非我。
  仔細靜慮量。
  就是入禪果。
  有事與無事。
  說空又說無。
  審察叉審思。
  自在見性我。
  各位同修,我今天敘說這「真佛佛中佛」的三摩地,這三摩地是一種甚深而難入的,而且是極難信解的口訣,但是,若有眾生能明明白白知道這一義趣甚深的「禪定」口訣,而去實修的話,這個人是有天大無比的善根啊!
  這禪定實修的口訣,應該好好的珍惜珍重,這在一生中,是很難達到的善機緣,要好好把握,勿等閒視之。
  能入「真佛佛中佛」的三摩地者。
  即身成佛矣!
(二)
  實修「寂靜」是有三個階段,也就是我在「坐禪通明法」中寫的:
  第一階段──「初靜」,凝神入天心。
  第二階段──「靜極」,天心自動,無為而為。
  第三階段──「合一」,天心沐浴,成就一切。
  我說,到了第二階段,就開始有了神通,到了第三階段,業障全部消除,漏盡了一切,便得「漏盡通」,不退轉,成就佛菩薩具足。
  在修行中,有三觀:
  修空觀,五蘊悉如幻。
  這就是,色如光之幻,受如浮游的泡沫,想念如同奔馳的風,行如同野馬,識是五大空夢,要修到妄念妄行妄色妄受妄識,全部歸於泯滅,那就變成虛空清淨。
  修假觀,離四大相。
  這就是,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若離了四大相,就遠離了生滅相,自然是返染還淨也。
  修中觀,攝心內證。
  把一切的空性,一切的假性,流入法性之中,此即是不染萬境,而真性常自在,這就是於假離假,於空離空,深得真空無相之妙,稱為自性清淨成佛。
  有一偈曰:
  因緣所生法,不生亦不滅,
  不斷亦不常,不來亦不去。
  不一亦不異,息滅諸戲論,
  敬禮佛所說,寂靜微妙法。
  各位同修,大家實在要靜下心來,想一想「實修寂靜」的道理,從自己的內心去察看,世間上有很多很多邪曲不正的理論,你若仔細些,你就會發覺,這都是違反救度的,真正有智慧的人,明白「實修寂靜」才是微妙之法,是真正瞭解佛的教法,及暸解佛經中的意義,如此的修行,才是依照佛的教訓去修行。
  我認為「真佛佛中佛」的至大口訣,仍然在「實修寂靜」,我們的宗旨是以「實修寂靜」為依據,凡是背離「實修寂靜」的,也就等於沒有傳承,對口訣根本還未明瞭,已失去了領會的機緣與能力。
  這「實修寂靜」就是「真佛密法」啊!
(三)
  我實實在在的告訴大家:
  真佛大禮拜法。
  真佛大供養法。
  真佛四皈依法。
  真佛四無量心。
  真佛披甲護身法。
  唸高王觀世音經。
  觀想。(意清淨)
  結印。(身清淨)
  唸咒。(口清淨)
  這些全是為了入「三摩地」作準備的,而入三摩地就是「實修寂靜」,就是「禪」,就是「定」。
  「真佛密法」全為了「禪定」,全為了「三摩地」,也就是為了「初靜、靜極、合一」。用理念的開悟,達到實修實際的開悟。
  「實修寂靜」,其理湛深,那種「無去無來」、「非動非靜」、「寂然本體」,太不可思議了,也不可說。
  有了威儀之相,但也是寂靜之體啊!在一切「無我法」中,通達無阻。
  我說我已得了「五眼」,由於這「五眼」,才能寫出說出「真佛佛中佛」的大口訣,由於這「五眼」,才是「佛王之王」,這「五眼」正是:
  「肉眼」──眾生所見一切形色,血肉之體所具有的眼睛。
  「天眼」──可見到大千世界,普照的天上界,正是天人之眼。
  「慧眠」──可見自性般若,返觀內照,智慧常明,通達諸法無我空性。
  「法眼」──見諸法皆空,了諸法空,見如幻緣起的無量法相,通一切眾生的困果,以種種法門度化眾生。
  「佛眼」──放大光明,破諸幽暗,真性常照,一切毫無障礙。
  這「五眼」之得,祇是其中的小微妙,簡而言之,其「合一」、「融入」無法稱量的,實在是無邊無際的,是最上乘的心法,其中的妙旨,印契佛旨,能如此得開悟之人,能擔當如來無上菩提正法。
  這是:
  其心洞澈真空。
  可了一切之境。
  「實修真佛密法」,就是「實修寂靜」,入了三摩地,合一融合,就是如來無上菩提正法。
(四)
  各位同修,欲得「禪」,則必離欲界之煩惱,欲得「定」,則必斷欲界之煩惱,欲得無漏的「禪定」,則必絕無色界的煩惱。
  「寂靜」的含義甚廣,甚至:
  「審慮」。
  「觀察」。
  均在其中也。
  禪法又有「如來禪」與「祖師禪」,而今有「真佛禪」:
  「如來禪」──是經論所說,由羅什傳至。
  「祖師禪」──是經論之外的,由祖師自心心印而傳。
  「真佛禪」──是蓮生聖尊傳下的「真佛佛中佛」的口訣心印。
  我曾經如此說,禪宗的「禪定」,就是密宗的「三摩地」,其口訣就是「寂靜」,而在學習「寂靜」之中,會產生一種「輕安」的禪味,這種適悅之感是非常微妙的味道,非常殊勝而非凡的,其快樂心神不可言喻。
  當年,達摩祖師,欲返天竺,乃命令門人各述學禪之所得:
  道副說:「如我所見,不執文字,不離文字,而為道用。」
  達摩答:「汝得吾皮。」
  尼總持說:「我今所解,如慶喜見阿間佛國,一見更不再見。」
  達摩答:「汝得吾肉。」
  道育說:「四大本空,五陰非有,而我見處無一法可得。」
  達摩答:「汝得吾骨。」
  最後慧可禮拜達摩,依位而立。
  達摩答:「汝得吾髓。」
  這四個見地,每一個入「寂靜」者,要好好的意會。至於在境界中又有甚多層次,厭惡欲界之散亂者,可修「四禪」。欲得大福者,可修「四無量」。厭惡一切色相者,可修「四空」。慧性多者可修「六妙門」。定性多者,可修「十六特勝」。定慧均等者,可修「通明」。
  要入「真佛佛中佛」的三摩地,要明白前述的一切道理,使修法之境界,能更精妙,對逆順能隨意,對次第清楚,完完全全出入自在,這就是一種超越,一直到達「減盡定」。
(五)
  各位同修,蓮生聖尊的「真佛佛中佛」的口訣,已漸漸的說明出來,其實這些口訣,全是「如來」的精髓,其中的含意甚深,一般人初習者很難深入。至於一般人要學習真佛密法的入三摩地,一定要先皈依,什麼是皈依,皈依即是:
  皈依已覺悟的佛。
  皈依正確的道理。
  皈依純淨的明師。
  我實實在在的告訴大家,「真佛密法」實在是度生的正法,有正確的方法。皈依的人,不會產生迷妄與偏頗。
  修「寂靜」,欲望自然少。知足。
  修「寂靜」,貪欲逐漸消杳。
  修「寂靜」,色欲的戀著漸漸離去。
  皈依學習「真佛密法」者,依蓮生尊者的口訣而行,就人人變成離卻欲望的尊者了,一切煩惱衝突,原來是「無常」,一切名利,原來是「虛妄」,自己離開了煩惱,不受世俗雜念的污染及束縛。
  「寂靜尊者」,不起任何執著。
  「寂靜尊者」,不受分別心的干擾。
  「寂靜尊者」,無喜無憂。
  「三摩地」即是「禪定寂靜」,實修的人,可以進入那很深的堂奧,其中有種種的妙味,可以見本性,進入五智妙義,這都是真真實實的,這是至高的真理,是秉賦最大的妙根器。
  「禪定」是實修的工具,「寂靜」就是口訣,每一個修行人都要從自心去著手,困惑的人要向明師求皈依,困惑的人要向明師求講解,使困惑的人心開意解,就是「度眾生」。讓困惑的人也能夠有一天頓然開悟,也能如此記:「人人的本性原是清楚明白的,認識自己的本性,明白自心,如此就是『真佛佛中佛』的開悟。」
  「禪定」(寂靜)能俯視自己的心,豁然開朗,掃除迷濛。
  禪又是什麼?
  定又是什麼?
  我寫一偈:
  覓禪不可見。
  覓定無門戶。
  聚之在方寸。
  放之一切是。
(六)
  實修「禪定寂靜」,確實有很多境界是不可說的,而「真佛佛中佛」的無上口訣,也本來是不可說的,然而既然不可說,為何又說呢!這「不可說」而「又說」,原來是為了隨順世間的啊!
  這「不可說而說」,有一偈,最是明白:
  若世間導師,不順世間轉,佛及佛法性,誰亦不能知。
  雖許蘊處界,同屬一體性,然說有三界,是順世間轉。
  無名諸法性,以不思議名,為諸有情說,是順世間轉。
  由入佛本性,無事此亦無,然佛說無事,是順世間轉。
  不見義無義,然說法中尊,說滅及勝義,是順世間轉。
  不滅亦不生,與法界平等,然說有燒劫,是順世間轉。
  雖於三世中,不得有情性,然說有情界,是順世間轉。
  這個偈,已很明顯的表示,在如來的實證之中,「口訣」及「寂靜」,一切是同一的離言法性,祇有世俗的人,才說「我」與「法」,才說「有」與「無」,這當中連「佛」、「滅」、「勝義」原來都是不可言說的。今天,蓮生聖尊,提出「真佛佛中怫」的大口訣,談「無事」、「無心」、「空」、「無」、「禪定」,說這說那,全部是「順世間轉」而已,其實「法性」是超越於名言的。
  在這方面,真佛行者要仔細意會。
  例如,在實修「禪定寂靜」中,有很多境界名相,雖「多」而「一」,雖「一」也「多」,這要能貫通融合才是,如:「擇」、「擇法」、「重擇」、「究竟擇」、「思」、「思惟」、「覺」、「了達」、「持」、「辯」、「進辯」、「慧」、「智」、「見」、「正」、「解脫」、「輕安」、「幻」、「術」、「焰」、「光」、「明」、「照」、「交融」、「炬」、「厚」、「重」、「大」、「小」、「慧根」、「慧力」、「正覺」……。
  在境界之中,有「輕安歡喜」、「離垢清淨」、「慧炬光焰」、「勝義難至」、「現前莊嚴」、「十方通達」、「不動如山」、「善慧交徹」、「法蓋慶雲」……這些均是不可思議的。
  蓮生聖尊確實從這些境界走過來,明明知道不可說,但又說了出來,這是天大的機緣──「順世間轉」。使世間的人,去接近暸解「佛」及「佛法性」,是「佛王之王」,是「真佛佛中佛」。
  完全為了:
  圓融德相。
  清淨無漏。
  真無為性。
  妙契真實。
(七)
  禪定(寂靜)的無上口訣,若依「三覺」來分,正是:
  外覺──六塵不染,守住六根。這是「欲空」、「色空」,一切外境皆空,其口訣是「境外無心,心外無境。」
  內覺──佛光與身光相融合,自性完全清淨。過去心、現在心、未來心,均不可得,融合的口訣,正是:「事外無心,心外無事。」
  直覺──離一切顛倒夢想,直覺寂滅無二,佛我一片,法界真空性。其口訣是:「無相無不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蓮生聖尊實實在在的告訴大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正是得證開悟的境界啊!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原文如下: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滅。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放。心無罣礙。無罣礙放。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這是禪定(寂靜)的無上口訣。
  這是禪定(寂靜)的無上境界。
  這當中有三大義意:
  「諸佛世尊皆是出世,一切如來無有漏法。」
  「如來色身實無邊際,如來威力亦無邊際,諸佛壽量亦無邊際。」
  「一剎那心了一切法,一剎那心相應般若知一切法。」
  蓮生聖尊明白禪定(寂靜)的吉祥悅意,明白破斥邪曲,明白顯揚真義,明白度眾生達彼岸。
  真佛行者,要了悟「口訣」,達無上的開悟。
110#
匿名  發表於 2004-8-22 03:09:17

*~第三眼的世界~*

*  般若(智慧)*

(一)
  「智慧」──梵語「若那」即是「智」。梵語「般若」即是「慧」。而我們一向把「般若」就直接叫成「智慧」。「智慧」是破愚痴之闇者。
  蓮生聖尊,為何把「智慧」列入「真佛佛中佛」的口訣之中,這其中有大因緣,在當年,我的金剛上師,如此教導我:
  「蓮生,修戒的人,易有差錯!」
  「為什麼?」
  「太執著戒,易變成『固執不化』,成大執著。而完全不守戒,又變成放逸。所以戒律之學,難矣!」金剛上師說。
  「那修定的人,如何?」我問。
 「修定的人,同樣容易出差錯,禪境之中,有真妄二者,入禪病者多真開悟的少,所以有十人九錯路之說,著相起妄心者,多的是炯!」
  「那修什麼,才不易錯。」
  「唯有慧,才不易錯。」金剛上師截釘斷鐵的說:「有智慧的人,因為能照破愚痴,依智慧而行,才不出錯。」
  因此,我在道理,特別提出來,把「智慧」列為「真佛佛中佛」的大口訣,唯有「智慧」才能決斷事理。
  (二)
  各位同修,這個「智慧」不同於世俗人的「聰明」。我略述之:
  「聰明」──是眾生之中,較為伶俐技巧者,才叫「聰明」。
  「智慧」──在真佛行者之中,是照見為智,解了為慧,也就是照徹如來清淨的真如,明白一切因緣所生之法。
  我認為,任何法門,均須要「智慧,就算修「戒」,修「定」都要有「智慧」來幫助,才能達於圓滿如果欠缺「智慧」,一定會產生差錯及弊病,無法達到徹底的開悟。
  菩薩行六度法門,須要「智慧」為助,例如「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這當中又分「財施」、「法施」、「無畏施」、「律儀戒」、「攝善法戒」、「饒益有情戒」、「生忍」、「法忍」、「無生法忍」、「斷精進」、「修精進」、「求化精進」、「身定」、「口定」、「意定」,這六度變成萬行,是菩薩所修的一切法門,若沒有「智慧」的「生空智」、「法空智」、「一切智智」來幫助,一定會出差錯,所以「智慧」應為六度之助也。「智慧」是無上法門也。
  「般若能生諸佛,攝持菩薩,佛法即是般若。」
  「摩訶般若波羅蜜,是諸菩薩摩訶薩母。」
  「般若波羅蜜多,能生諸佛一切功德。」
  「般若波羅蜜是諸佛之母,諸佛以法為師,法者,即是般若波羅蜜。」
  這些文字,均是證實「般若」之要旨。
  「真佛密法」的儀軌,即是「般若」的修法,也就是「般若法門」,能依「真佛密法」而一一修持,到依「觀想」「持咒」「入三摩地」,證明了實相般若,用智慧照見「我法三執之情空」,就可以真正顯現自性而開悟,頓契真如。
  我如此認為:
  「大般若經」的縮小,即是「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的縮小,即是「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這三本經,全是智慧的照見。
  「真佛佛中佛」的「無事」、「無心」、「空」、「無」、「禪定」的口訣,全在「般若」之中,這「決斷智照」,豈是尋常。
  (三)
  蓮生聖尊再次的開示如下:
  不要以為禪定與智慧有什麼大不同,原來禪定是智慧的本體,由「定」可以生「慧」。而「智慧」是「禪定」的作用。
  也就是呈現「智慧」的時候,汝一定是「禪定」的,當汝真正禪定時,「智慧」就會流露。
  這就是我把「智慧」列為「真佛佛中佛」口訣的最大理由,「禪定」與「智慧」根本不可分,如鳥之二翼,缺一不可。「定慧」二翼,可以遠離迷妄與執著,開悟全由此二事而自來也。
  我寫一偈:
  智慧迴聳與天齊。
  十方空際高與低。
  蓮生法座出青嶂。
  思路縱橫入虹霓。
  禪定見空菩提秀。
  光明流露世不迷。
  干佛萬佛法裏見.
  一一相接飛連谿.
  (四)
  各位同修,有位修密乘五十多年的老人,問我修「天色身」的秘密:
  我答:「密宗的修行,不外乎修六天。真實天、聲天、字天、色天、印天、相天。」
  密乘老人間:「天色身有否?」
  「天色身實有。因為一切秘密經說,總之佛陀果,從定慧生,除佛瑜伽行,行者不得佛。」
  「這也即是宗喀巴祖師說的,修天色身的等流因,才能得佛身相好莊嚴的等流果了。」密乘老人問。
  我答:「修天色身,就是在色身上痛下苦功夫,這就是『無上瑜伽貪欲為道』及『以欲離欲』的修法,也就是修『天色身』成『佛天身』的法。」
  「在印度,有性力派的修行,是從男女合和中求解脫的,又道家亦有性、命雙修的主張,即合和仙道法,密教修無上瑜伽怛特拉法,是不是天色身的修行方法,請申明之?」
  「正是的,我認為確實有此等修法,我並不否認。一般來說,不修天色身的大乘,是不能迅速成佛的。然而『無上瑜伽績』中指的修法,是修到和合而不出精而引發大樂。如同經書中之言,『金剛蓮華杵相合,相應妙樂遍一切』:又言『蓮華金剛杵相合,此說即為無上樂』,這個法門,我是知道的。」
  我又說:「一般來說,在俗界或天上界都是有欲淫的,人類、鬼類、阿修羅、包括四天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均是男女相抱的,而更上一層的天,如兜率天、樂化天、他化自在天,有的執手,有的微笑,有的相視。而修行中,轉淫欲之事為佛天色身的修持完全是這一派的修法。在這當中是修『氣』,修『明點』,明點就是『男精子』『女卵子』,這就是明點菩提心。」
  「修明點法,要提、降、收、放均自在,修到溶化一切精力為明點,一直到不會漏失時,才與實體明妃進行『蓮華、金剛杵』相合,這是為了引發大樂而定於大樂三摩地。」
  密乘老人問:「唯有不漏失者,才與實體明妃相合?」
  「正是,這是出氣,而不出精,是勝義光明,修天色身者要即身成佛,唯有如此。這是由喜樂、知足、才安住三摩地。」我又說:「這修天色身的秘密法,正是命法,身法。是修氣、脈、點,由生起次第到圓滿次第,這其中是一般人很難明白的,也是不平常,也是不容易的,如果沒有真正的明師指導,根本一百個人修,九十九點九的人會走錯了路子啊!」
  密乘老人間:「聖尊,不主張真佛行者修天色身?」
  我答:「正是。修氣、脈、點者,我主張用智印修。」
  「什麼是智印?」
  「觀想即是智印。」
  「觀想金剛杵與蓮華二體和合,變成了『定』與『慧』,即是智印。」聖尊又說:「真佛行者不修實體朋妃,但修智印,觀想杵蓮相和合,照樣可以達於樂空所二的三摩地,也一樣可以迅速正確的成佛。」
  密乘老人問:「聖尊為何不傳天色身法?」
  「不合國人民情。」
  密乘老人間:「聖尊為何不傳道家合和仙道法?」
  「會遭大譏謗。」
  密乘老人間:「聖尊為何不傳藏密雙修?」
  「十人九錯路,百千人所得其一,走火入魔考眾。」
  蓮生聖尊以為,藏密雙修,道家合和仙道,印度修天色身,是一種「歡喜瑜伽」的教派,也是一種秘密大乘,但於今日人類的觀念,仍然是所不許的,也不適宜的,我們真佛行者所修的大手印、大圓滿,完全用的是「智慧見解」,由「智慧見」而入如來藏心、圓覺妙心、真如妙心、涅槃妙心,得到法身之位。
  真佛密法,當然也有事相的修法,這是理事唯蘊無我的共二修行,我相信瞭解了「無事」、「無心」、「空」、「無」、「禪定」、「智慧」的行者,對歡喜瑜伽能明白而且了悟。
  我認為:
  佛說一切法。
  為治一切心。
  若無一切心。
  何用一切法。
  「智慧觀」是其中的旨趣,在洽降伏眾生的一切妄想心中,用「雙修」、「天色身」、「合和仙道」,外觀好像偏離佛道。但是在不能忘卻我欲之中,也算是一種修行,這是屬於有形色的「有相修行」的一種,我們也不可否認。
  不住相的修行,是很困雜,但也是無上的,我們任何一件行為都是「智慧的」,是「正當的」,沒有任何「存心的」,那就表示了狂心已歇了,一切清淨了,這「實相」一定自顯。
  甚深微妙之法,應該是「智印」的。
  以「智印」印一初,就是甚深微妙啊!
  (五)
  「智慧」之「五智,是顯教轉八識而成就四智,密教於此加第九識,所轉之法界體性智,而成「五智」。說明如下:
  一、法界體性智──是轉奄摩羅識所得。法界如塵沙一般,有差別境。而法界體性即是六大。大日如來居於六大法界之三昧,名為法界體性智,主方便及究竟之德。
  二、大圓鏡智──是轉阿賴耶識所得。顯現了法界之萬象,如大圓鏡智一般。
  三、平等性智──是轉末那識所得。成諸法平等作用之智。
  四、妙觀察智──是轉意識之所得。分別好妙諸法而觀察眾機說法斷疑之智。
  五、成所作智──是轉眼等之五識所得。成就自利利他,妙業之智也。
  五智五佛:
  法界體性智──中央大日如來──方便及究竟之德。
  大圓鏡智──東方阿間如來──發菩提心之德──大曼荼羅身。
  平等性智──南方寶生如來──修行之德──三昧耶身。
  妙觀察智──西方阿彌陀如來──成菩提之德──法曼荼羅身。
  成所作智──北方不空成就如來──入涅槃之德──羯摩曼荼羅身。
  由「五智」而生「三身」:
  一、法界體性智──身業毘盧遮那佛──口業普賢菩薩──意業不動金剛。
  二、大圓鏡智──身業阿間佛──口業文殊師利菩薩──意業降三世金剛。
  三、平等性智──身業寶生佛──口業虛空藏菩薩──意業軍荼利金剛。
  四、妙觀察智──身業阿彌陀怫──口業觀自在菩薩──意業大威德金剛。
  五、成所作智──身業不空成就佛──口業金剛業善薩──意業藥叉金剛。
  各位同修,有了「智慧」才能在三世之中通達圓明,在一切佛法中說法度眾生,並且明白一切眾生本具法性,能事理融通而不互相障礙。行者能以「智印」,廣大而起妙用,周遍了一切法界,普照一切世間。行者住持世間,有大神力,有大攝化力,明白眾生一切善惡因緣,能施一切方便教化。
  蓮生聖尊入智相三昧,見到了一切諸三昧,智光能照破無明之闇,智印入實相之理,圓明的智慧是身業,明白理界曼荼羅(胎藏界),智界曼荼羅(金剛界),智慧廣大無比,用智能見事物,破生滅相,破無明相,破迷妄相,以真智與真理冥合而一致,立智慧之寶幢。
  這是:
  智藏廣大如海。
  靈慧智證圓通。
  (六)
  各位同修,「真佛佛中佛」的大口訣,竟然是「智慧」,而「智慧」是從何而來呢?蓮生聖尊以為「智慧」由「空性」而來。
  這樣子的回答,是令人驚異的,也是無法形容的,更是不可說的。
  我實實在在的告訴大家,能夠信解智慧的人,就是已能「四相皆空」的人,由於四相皆空,而達於「無相」,才能心等太虛,故才可能具有「五智」。
  實在的世界,若用智慧來觀照「五蘊」、「四諦」、「四大」、「十八界」……。就可以明白法界如同塵沙,而「智慧」來相應這無量法界,唯有佛菩薩所行的般若波羅蜜才能照現。
  我們學習「智慧」般若,可以先聽聽蓮生聖尊的演法,或是讀讀蓮生聖尊的「文字般若」。其實「文字般若」是粗淺的,不能了義的,有的眾生仍然是「不覺」的。
  行者要學會「觀照」,這「觀照」是般若的大口訣也,也就是對一切有形與無形的精神和物質加以細密的觀察,若能觀察萬事萬物,入其最深的意境,就能體會到「空性」。
  達到「空性」時是:
  智得皆無。
  理智雙泯。
  這正是「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
  又是:「離一切相,即名諸佛。」
  真佛行者明白「觀照」正是實踐的道理,我們應該用心,隨時隨地精思入微,一切便明白「一切諸法全屬因緣所生」,當體即空的道理,一下子便呈現了。
  「當體即空」。
  「度一切苦厄」,就是要「發菩提心」。
  蓮生聖尊以為,「真佛密法」與「真佛佛中佛」的大口訣,均已向各位同修一一說明,要向這裡面參悟,才是根本之人,根本之人是根性夠,機緣夠,有深厚福德,世間眾生要走入這個境界,一定要具備這些,才能領悟體認這微妙的佛心。
  禪定要用「觀照」。
  智慧要用「觀照」。
  其最重要的口訣是:「寂靜的觀照」。
  (七)
  「寂靜的觀照」是「真佛佛中佛」的大口訣。
  「寂靜的觀照」是要觀照真理。即聖者所見的真理也。
  在「寂靜的觀照」中,正思維中,生眼、智、明、覺。也就是「別別生智」,得到「別別悟入」。
  我們看聖人所見的安立四諦:
  苦諦──一切有為心行,常為無常患累之所逼惱,故名為「苦」。眾生之苦甚多,老苦、病苦、死苦。貪心、嗔心、痴心也是苦。而且由貪瞋痴會招感地獄、餓鬼、畜牲之苦。
  集諦──我們看一切煩惱惑業,必然招感了三界生死之苦果,這是心與業互相結合而相聚的緣故,這即是集諦。
  滅諦──所謂滅就是寂滅。我們知道,如果一切業均沒有,也就沒有生死之苦了。修行人要使諸煩惱完全滅盡,三界業滅,則無生於三界。一直到了後世的苦果,永不相續,這就是滅諦。
  道諦──道就是通,也即是達彼岸,道有正道及助道之分。正道部是無事、無心、空、無之解脫理慧正行。助道是禪定及種種的修法對洽。由正道及助道而達涅槃,是為道諦。
  最初,佛陀先傳「四諦法」,最後涅槃時也說「四諦法」,四諦雖然是初對小乘淺近之根機者而言,但其實是通一切大小乘佛法的。
  聖者由「四諦」,通達了「四種四諦」:
  生滅四諦──苦集道之三諦,依因緣而實有生滅,滅諦者可視為實之滅法,如此而立於實生實滅之四諦,謂之「生滅四諦」。(藏教)
  無生四諦──苦集道之三諦,根本如幻如空,無實際,滅諦本來自空,不生不滅,了此苦集道之因果當體即空,而不見生滅,謂之「無生四諦」。(通教)
  無量四諦──於苦諦中,明白無量之相,一直修行到「道」,這無量的修學,是大菩薩之修學,謂之「無量四諦」。(別教)
  無作四諦──煩惱就是菩提,所以根本無斷集修道之造作。生死均是涅槃,故不須滅苦證滅之造作,如此離斷證造作之四諦,謂之「無作四諦」。(圓教)
  「寂靜的觀照」之中,是有清淨之智慧,智慧照了諸法皆空,即可得到內心之寂靜,由「寂靜」而得真實之理。
  蓮生聖尊舉「四諦法」為例,說明「寂靜的觀照」,條理分明,行者可以一一的悟入。
  (八)
  以「寂靜的觀照」,行者要:
  一、離(苦)。
  二、除(集)。
  三、得(滅)。
  四、修(道)。
  蓮生聖尊在這方面,是以自己的本身作榜樣,以自身的修行證驗來教人,形成了「真佛密法」的修行次第。
  慧解脫,即是以「法住智」,知一切緣起的因果,生滅而得證的。
  俱解脫,即是以「禪定智」,得見法性智慧,由涅槃智而得證的。
  在修行的戒律方面,「寂靜的觀照」,可以分二說:
  一、已修證的聖者──對衣服、飲食、住處、行、住、坐、臥、育、樂等等均可以一切隨宜,不必死守戒律,這並不是胡作非為,而是不必墨守成規,過分形式化而太執著。這種修行的特色,是個人主義的修行,也是同樣精進,聖者的眼中無戒律,因心性本淨之故。
  二、未修證的行者──對佛制的團體戒律,一切規律,仍然要守戒,因「戒」才可生「定」,因「定」才可得「慧」,過有規律的修行生活,這是團體的特性。否則軌範蕩然無存,佛法會面目全非。
  蓮生聖尊明白「聖者」與「行者」之間,如同「明理智」與「虛空智」之間,其理相同也:
  明理智──對於世間事理一切均明白了,但不能捨塵相,仍在修行之中,這是要守戒的。
  虛空智──聖者已開悟,明瞭世上一切色相皆是虛幻虛妄,已非凡夫可比擬,
  戒律可以隨宜。寫一偈吧!
  智物有所用。
  用之各相宜。
  寂靜無失所。
  觀照理無虧。
  別別有智柄。
  悟悟無心為.
  一切有所主。
  久久得自如.
111#
匿名  發表於 2004-8-24 19:41:01

*~第三眼的世界~*


?????????????
??????????
??????
???

《宗委會專訊》
根本上師蓮生活佛法王金身
宗委會限量發行1080尊
每尊美金888元,全數贊助宗委會推廣真佛法務
--------------------------------------------------------------------------------

【蓮潔上師/宗委會紐約報導】真佛宗根本傳承上師聖尊蓮生活佛,倒裝下生娑婆世界,秉承諸佛菩薩的咐囑,創辦真佛宗,弘揚真佛密法,誓願生生世世粉身碎骨度眾生,於世界各地成立三百多處真佛宗道場、三十多座雷藏寺,並於隱居前殷殷咐囑宗委會及真佛宗上師、法師、同門,勇於荷擔弘法的責任,展開無盡的菩提事業,濟度廣大眾生。
「世界真佛宗宗務委員會」更是師尊殷切期許的度世寶筏,肩負著弘揚真佛密法、濟世度人的偉大使命,宗委會承續真佛法脈,統理宗務,而「眾人拾柴火焰高」,任何宏偉的菩提事業,實有賴於真佛宗全體道場眾弟子的戮力護持贊助,才能圓滿承辦,推動廣大的真佛法務。
宗委會有鑑於此,特別於2004年根本上師蓮生活佛六十佛誕期間,限量發行1080尊『蓮生活佛法王金身』,每尊美金888元,此尊金身三吋高,頭戴雙龍法王寶冠,手工精細,法相莊嚴無比。
「宗委會」攸關真佛宗菩提事業的永續發展,將以贊助蓮生活佛法王金身之善款為基金,展開宏大長遠的菩提事業,共轉大法輪。
為了延續真佛宗的傳承法脈,弘揚真佛密法,敬請大家踴躍請購,珍惜大福因緣。願真佛法輪的轉動,在大家攜手同心的護持下,?久而無邊際的利樂眾生,功德無量!
意者請直接寄信到美國西雅圖宗委會辦事處:註明請購宗委會「蓮生活佛法王金身」 ,寫明請購者之姓名、所附金額及地址,支票抬頭請寫:「TRUE BUDDHA FOUNDATION」,請寄宗委會地址:17102 NE 40TH CT., REDMOND, WA 98052, U.S.A.
電話:(425)885-7573
傳真:(425)883-2173
善款亦可直接匯入── (匯入善款者,請補寄請購單至辦事處,以便安排寄送,謝謝!)Beneficiary Bank Name:Wells Fargo Bank Beneficiary Bank Swift#:NWNBUS44 Beneficiary Bank Trans Routing/ABA#:121000248 Pay To Order of True Buddha Foundation, Account number#0291-292191
或網上信用卡贊助
http://www.tbsn.org
宗委會謹致嘉勉之忱,將頒發「感謝狀」,感激所有贊助功德主的熱忱護持並祈求師尊暨佛菩薩護法諸尊護佑賜福諸功德者,佛光注照共成菩提。

文字
112#
發表於 2004-8-25 01:42:32 | 只看該作者

*~第三眼的世界~*

下面引用由acell2004/08/24 07:41pm 發表的內容:
?????????????
??????????
??????
???
...
我只能說他們將自己過度神聖化是非常錯誤的,是迷惑眾生的。
113#
匿名  發表於 2004-8-27 09:33:38

*~第三眼的世界~*

*  開悟者的生死之觀  *

(一)
  一般的人,以為「生」是喜樂,「死」是苦哀的,但在開悟者的眼中,是完全不同的。
  「生」是苦的。
  「死」是樂的。
  因為「維摩經」中有言:
  是身如泡,不得久立;是身如幻,從顛倒起;是身如夢,從妄見生,是身如影,由業緣現。
  又「楞嚴經」說:
  觀父母所生身,猶如:十方虛空中,吹一微風,若存,若亡了亦如湛湛巨海,流一浮泡,起減無從。
  「心地觀經」說:
  是身為苦本,餘苦為枝葉。
  這「人類」的生命,本來就不是自己能控制的,生非自己能使其生,死也非自己所能控制其死。
  我常常看到,久纏病床的病人,哀苦求救,其人「願死」而不能「死」,是應該死而不能死者,真是悽慘啊!
  人的生命,如泡,如幻,如夢,如影,一切皆空!人的生,原來是由「顛倒」才出生的,原來是由「妄見」才出生的,原來是有「業緣」才出生的。
  「生」是苦的。
  「死」是樂的。
  這個見解非常的正確。世人的貪「生」怕「死」,殆矣!
(二)
  一般的人,不明白「死」後的世界是怎麼一回事。
  有人以為:
  「死」就全部消失了。
  「死」是完全的黑暗。
  「死」後,善者上天,惡者下地獄。善者神,惡者鬼。
  「死」後,一切不可知也。
  而開悟的人,明白:
  「生」與「死」是一種天地間自然的現象,聖人從來不為生死之事而憂煩,祇有俗人才憂煩生死之事。
  「雜阿含經」言:
  了知一切諸法之起滅,應修已修,應斷已斷,是名為佛。佛在世,如蓮花,生泥中更不著泥;在世不著世,破一切煩惱,究竟離生死之際,是名為佛。
  所以,蓮生聖尊目前以為:
  「盧勝彥早已死了。」
  因為「解脫」了。
  喜「死」畏「生」,而不是「貪生怕死」。
  世人以為自己是「活」著,其實全「死」了。
  開悟的解脫者,以為自己「死」了,其實才是「生」。
  「生」與「死」是同一個字的。在開悟者的眼中「生」與「死」甚至是同一個境界,是一個白天,一個晚上,一個醒,一個睡,一個有形,一個無形……。完全是一體而兩面的。
(三)
  在盧勝彥未出生前,有沒有盧勝彥?
  答:沒有。
  在盧勝彥死後,有沒有盧勝彥的形體?
  答:沒有。
  在世間,以前的聖賢豪傑,他們的形體還在嗎?
  答:沒有。
  目前在世間活動的人,百年後,他們的形體還在嗎?
  答:沒有。
  所以,我本來是「沒有」的,我以後也會「也有」的,聖賢豪傑也是「沒有」的,富貴貧賤也是「沒有」的,今之世人也是「沒有」的。因此我們又何必擔心什麼生死呢!生又何足喜,死又何足悲,生死不是一樣嗎?
  由於,開悟者能如此,所以能「不動心」,能「安住」。也就是「安住不放逸」、「安住無生忍」、「安住大慈」、「安住大悲」、「安住波羅蜜」、「安住諸行」、「安住大願」、「安住巧方便」、「安住勇猛心」、「安住智慧」。
  開悟的人明白「生死」是天經地義自自然然的事,開悟夠人明白「生死」是完全相同的一件事,開悟的人明白「生死」雖不可思議,但修行人能了「生死」,開悟的人就如同佛一般。
  「如來」者,根本無「生死」之覺者:
  「亦無所來。」
  「亦無所去。」
114#
匿名  發表於 2004-8-27 09:34:38

*~第三眼的世界~*

*  開悟者的利之觀  *
(一)
  有人問我「利」事?
  答:「自然而已。」
  到今天為止,有人送我數棟房子,世界級的名車,數也數不盡的大供養,我並沒有刻意的排斥及拒絕。
  但,我從來不去「求」,不「勉強」。
  這一切一切都是自然而然來的。
  到今天為止,蓮生聖尊替眾生做任何一件事,從不求取報酬,祇有一句話:「隨意」,隨他人自己的意思,再天大的事情,也是一句:「隨意」。
  我的「利」事。
  自然而已。
  我窮的時候,不會裝「富」。
  我富的時候,也不會裝「窮」。
  我可以穿破衣,安步當車,住破屋,吃得非常簡陋,沒有育樂,這個我均是無所謂。
  我也可以穿錦繡之衣,乘豪華名車,住豪華別墅,吃山珍海味,過國王般的生活,這個我也無所謂。
  我富我窮,佛性不改。
  我富我窮,均是自然。
  (二)
  我窮的時候,很注意身體的健康。我富的時候,注意自己的心不放逸。所以貧不害我身,富不累我心,我快快樂樂的過日子,在貧窮及富足中,身心是完全一樣的,並無不同。
  我富的時候:
  把「奇珍異寶」送人。
  把多的「座車」送人。
  家中賓客多,佈施「食客」。
  「佈施他人」從不間斷。
  我窮時也樂。
  我富時也樂。
  因為蓮生聖尊明白,一切「財利」,並非永遠自己的東西,連己身都不是,何況「財利」!人生真正的至樂,是寂靜的觀照,是心靈的平和,是達彼岸的開悟境界。
  「利」要多少才算「富」?
  「利」要少於多少才算「窮」?
  原來,「富」與「窮」也是自己想的,「富」與「窮」根本沒有界限的啊!
  (三)
  華嚴經:弟子,離諸劫盜,資生之具知足。他人之物,不與不取。
  六度集經:寧可守道,貧賤而死,不為無道,富貴而生。
  尼乾子經:貪人多積財,得不生厭足,無明心顛倒,常念侵損他;現世怨憎多,捨身墮惡報。是故智者,當念知足。
  百緣經,更如此的告訴大家:夫求富貴時甚苦,既得已守護亦苦,後還失之,憂念復苦,於三時中,都無有樂。
  對於「利」事,佛經中說得非常明白。
  蓮生聖尊對於弟子們努力去經商理財,並不認為是一項罪過,正當的「經商理財」均良好的。
  但:
  勿強取豪奪。
  勿詐騙劫盜。
  勿投機賭博。
  對於經商得利的,勿積聚財富,要知足常樂,要佈施供養,要自利,也要利他。一切自自然然的。要常常如此思惟,自己的身子也非自己所恆長擁有,何況是世間的「財利」。
  在開悟者的眼中,「財利」本是沒有的,祇是暫時的使用之吻,用之得宜,可利他,用之不宜,害己害人。
  開悟的人,專注於事物的內在本質,對於外在的「財利」不會過份的追求。而世俗的人,剛好相反,這是聖人與眾生的不同之處。
  請大家想一想,世上豈有永遠的「富」,豈有永遠的「窮」,在歷史上的演變中,並無絕對啊!
  「財富」,命也,運也,自然也。
115#
匿名  發表於 2004-8-27 09:35:35

*~第三眼的世界~*

*  開悟者的名之觀  * 

(一)
  有人問我「名」之事?
  答:「隨緣而不攀緣。」
  「為什麼世人均好名?」
  「有名的人,容易富,也容易貴,富貴人人皆喜之。」我答。
  「有心於名的人,就會攀緣嗎?」
  「正是,攀緣得來的名聲祇是求利的虛招而已。所以求名,則無實,虛名而已!」我答。
  「真正的名是?」
  「不去求名,自來的,是實名。」
  真名,是隨緣的。
  虛名,是攀緣的。
  要如此分別辨認啊!
  (二)
  蓮生聖尊「有名」嗎?
  答案是:「有」。
  但,蓮生聖尊祇是早上寫一寫文章,下午回一回信,晚上靜坐修法,很少很少到外面交際應酬。
  他要讓掉真佛宗「宗主」之位。
  讓掉佛寺「住持」之位。
  讓掉企業公司「總裁」之位。
  一切「顧問」、「委員」…:等等之位。
  他祇是盧勝彥,一個真佛宗的傳法根本上師,沒有什麼地位的。
  如此。
  蓮生聖尊怎會「有名」呢?
  「因為他是隨緣而不攀緣的,其名自來啊!」
  事實上,蓮生聖尊有很多很多的邀請,但,他均沒有去接受邀請,例如:
  安排會見某國總統。(甚多)
  安排會見某宗教領袖。(甚多)
  有世界各國的王公貴入想見蓮生聖尊。(大名人)
  有赫赫聲名的富豪想見蓮生聖尊。(大富豪)
  但。一切隨緣吧!如果機緣巧會的話,大家就見面了。而我,我不會千方百計的去攀緣,去勉強接受邀請,去攀緣附會,去接近總統及名人先生,博得一個虛無的假名,這附會名人而成名的方法,正是「攀緣」也。
  我想隱居了,想完完全全的沉寂了下來。開悟的人明白,名聲愈大的人,如登在最高的山頂,立在危石之上,如同臨百仞之淵,是太著於痕跡了,這樣是非常危險的。
  最高之位,八風吹拂,危險之至。
  最高之位,眾生視之,危險之至。
  最高之位,目標鮮明,危險之至。
  最有聲名的人,應該忘掉聲名,忘掉在位,變成了「至名無名」,如此才能避得開人世間的種種危險。
  (三)
  去求一切名,皆是「妄想」。
  「觀普賢經」曰:一切業障海,皆由「妄想」生,若欲懺侮者,端坐念實相,眾罪如霜露,慧日能消除。
  唯有「大智慧」的人,才知「至名無名」之理,才不會有妄想。
  「四十二章經」曰:人隨情欲,求聲名,聲名顯著,身已故矣。貪世間名,而不學道,枉功勞形,譬如燒香,人聞香才至而香燼矣。危身之火,在其後也。
  所以,學道學佛之人,不貪「世間名」。
  推不掉的,「隨緣」亦可。
  千千萬萬勿去「攀緣」。
  將來的蓮生聖尊,什麼都可以拋棄,何況「聲名」。我已是無譭無譽的人了,一切讚譽如虛空散花,一切譭謗如虛空吐痰,有名無名不會一點兒心動,本性當清淨,如虛空無異。
  實名,無名之相也。
  無名者,是無我相,無他相,無名相,這是法界真實相。無上妙覺,遍於十方,有名無名,同體平等。
  這是「有名」、「無名」皆是「虛空」。
  真佛行者明白虛空的至理,知「海浪的高」及「海浪的低」,祇是一時的現象,聲名高,聲名低如同海浪,行者明白事務的本質,就不會去攀緣追求,而以「隨緣」之理,達到「至名無名」。
116#
匿名  發表於 2004-8-27 13:11:35

*~第三眼的世界~*

下面引用由danny05312004/08/27 09:35am 發表的內容:
*  開悟者的名之々@)
  有人問我「名」之事?
  答:「隨緣而不攀緣。」
  「為什麼世人均好名?」
...
笨笨兄
看你這麼貼也不是辦法
蓮生上師的著作有數十本, 加上真言報的摘錄, 那要貼到何時??
你不彷 找個自己的網站 再介紹同好網址在哪 自行翻閱
你想討論的文章在貼上來  比較好吧
記得以前 當我聽到陳淑華的歌時 覺得真是好聽
而且周圍的人聽到時  都會跟著哼
後來每每聽她的歌  都會把聲音開到最大
希望把這美好的音樂分享給大家
剛開始 大家都很高興的 聽著 和著
後來有抱怨聲出現  有的人只在背後罵
因為  我干擾了人們的生活
因為再好的東西 如果應用不當  也會招來反效果
互勉互勉
117#
匿名  發表於 2004-8-28 09:51:52

*~第三眼的世界~*

[這篇文章最後由danny0531在 2004/08/28 10:05am 第 3 次編輯]
下面引用由悅靈軒2004/08/27 01:11pm 發表的內容:
笨笨兄
看你這麼貼也不是辦法
蓮生上師的著作有數十本, 加上真言報的摘錄, 那要貼到何時??
你不彷 找個自己的網站 再介紹同好網址在哪 自行翻閱
...
軒軒姐!!
謝謝您的建議...
我會考慮的!!
但何時會移我是不敢確定,
如果版主下達驅逐令,
我想我的動作會更快!!
但這段期間讓您為這件事心生掛礙,
笨笨我深感抱歉!!

至於您放音樂的事....
一個密閉空間,人無法選擇不聽!!
在網路世界裡看不看聽不聽在於您的彈指間....
喜歡你就點進去...反之..就跳過!!
但您明知不喜歡您又近來,
增徒自身的煩惱罷了!!
此版廣納任何宗教,
在這裡的設定無任何宗教的限制!!
只要不違反版規...
都可大為暢談~~!!
所以也是笨笨我決定在此貼文的原因!!

如真如大家所言!!
我宗真的不好,
但為何會短短30年間,
求法之人50萬暴增500萬呢??

我質問....!!
佛教的護法神-韋陀尊者.迦藍尊者...等..你們在做啥??
道教的護法神-王天君.四大天王...等...你們在做啥??
密宗的護法神-大威德.不動名王....等..你們又在做啥??
於人間最接近的區域管轄- 城隍爺你又在做啥??
自己的管轄內有真佛宗的同修會,
怎麼不去剷除??
而且一呆就20多年之久!!
於心何忍..任由真佛宗第子殘害你的子民阿..!!
被真佛宗殘害的人..你們在哪阿!!
是騙財還是騙色阿!!
報案了嗎??法院裁決了嗎??
你們快出來阿!!

你們這些護法金剛枉顧500萬眾生之慧命.不就度眾生!!不護持佛法!!
任由真佛宗遭塌!!
有虧職守...違背你們當初所立之誓言!!
破三昧耶!!
論罪...............斬!!

笨笨
118#
匿名  發表於 2004-8-29 21:02:41

*~第三眼的世界~*

汝當有如此之正氣
何不多加參照貴師之言行與佛說相異之處 ?
佛立之戒   尊師何持 ?   何以名活佛 ?  真佛何來 ?
「末法時代,外道、邪師說法如恒河沙數。」
  行者應時時內省自觀所學與何相應.
  
  佛耶 ? 魔耶 ?
  
  歡樂 - Atdoun 合十  
  
119#
匿名  發表於 2004-8-30 09:01:39

*~第三眼的世界~*

下面引用由acell2004/08/29 09:02pm 發表的內容:
汝當有如此之正氣
何不多加參照貴師之言行與佛說相異之處 ?
佛立之戒   尊師何持 ?   何以名活佛 ?  真佛何來 ?
「末法時代,外道、邪師說法如恒河沙數。」
...
謝謝師兄的開導!!

但也希望師兄能把此主題刪了!!

*~牛眼的世界~*
因你改了我的文章,
已涉及人身攻擊!!
又當眾指我 師尊 為牛,
更是極盡挑釁之味!!
身為弟子的我....
此感受大家可知否??
這也是我這幾天如此氣憤之所在!!
雖你不認同我宗,
但基於修道人之氣度,
還望你能做到!!

笨笨我就此打住!!
笨笨退一步....鞠躬...向大家說聲對不起!!
這幾天讓大家心生煩憂真是抱歉!!

當然我還是會來哈啦的!!
有問題還是會來請教靜兄及師兄姐,
還望大家別棄嫌!!:em25:

笨笨

對 真佛宗 有興趣人可至以下網站---
大燈文化
http://www.e-daden.com/
TBSN 真佛資訊網路
http://www.tbsn.net/chinese2/index.php
佛教前衛藝術網
http://www.yamantaka999.org/
120#
發表於 2004-8-30 09:18:46 | 只看該作者

*~第三眼的世界~*

[這篇文章最後由建凱在 2004/08/30 09:24am 第 2 次編輯]
下面引用由danny05312004/08/28 09:51am 發表的內容:
你們這些護法金剛枉顧500萬眾生之慧命.不就度眾生!!不護持佛法!!
任由真佛宗遭塌!!
有虧職守...違背你們當初所立之誓言!!
破三昧耶!!
論罪...............斬!! ...
笨笨,
你的心情我經歷過, 那是很正常的, 歷史上留名下來的忠臣,
都是沒離開皇帝, 但會在重要時刻,
站出來對皇帝的不好的做法提出疑問的人,
那不代表對皇帝不忠, 反而是一種忠的表現,
如果你能在有問題時提出異議, 那不是背師, 而是為師父想,
如果師父說的是真理, 任何異議都有他合理的說法,
如果不是, 那也是在幫助師父, 不讓師父不對的言行害了很多人,
也使師父不會造下更多的業, 不然光你們成就, 師父不能成就,
這樣也不好.
如同小靜老師說的, 現在留下來的都不論是宗教或經典,
都自有他的因緣, 有智慧的人自然從中得到啟發,
當然, 也會有很多人受害, 細心觀察, 受害的那個不是因為,
名利貪念, 求一世成佛或業障全消,
就如同買一本如何學好電腦,看完就成了電腦大師一樣,
那都是貪念, 心念不好的人, 走錯路是應該的, 往後自有其因果.
當然, 也不是有貪念的都錯, 只要最內心的善念還在,
為自己真正內心那個善念做一些應該做的事,
自然還有轉還的空間.
如同我一開始來到這時的心念是一樣的,
我也是想如果學會神通, 我的問題就可以一次解決,
那完全都是貪念引來的, 那都是不可能的一件事.
但那沒關係, 只要有心, 那都不會太晚,
一年不會二年, 一世不會二世, 只要保持善心念,
不怕沒有改變而解脫的一天.
我們大家加油!!!(也不要加太多, 那也是個執著哦!    )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手機版|靜竹林心靈網站

GMT+8, 2025-1-10 12:50 , Processed in 0.064144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