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竹林心靈網站

 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樓主: 匿名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複製鏈接]
121#
匿名  發表於 2004-7-1 18:55:49

"禪"字之本義:
"禪"字本是印度之梵語"禪那"的簡稱.
如果翻譯成我國之語言.為靜慮之意.
靜在佛教而言稱之為定.慮在佛教而言稱之為慧.
定慧雙圓謂之禪那.簡稱為禪.
~~~~~感恩~~~~~
122#
匿名  發表於 2004-7-1 18:56:43

9.禪宗:
禪宗是依照所面教之法而來修持的.
其原始行修之法是以"1.安般禪.2.五門禪.3.念佛禪.4.實相禪"為主.
後來達摩祖師來東土後再傳下祖師禪給慧可大師.就由此而立宗.
由於這些禪學都是不在經教之內.所以稱之為"教外別傳".
相傳禪宗初祖是為大迦葉尊者.
後來傳至達摩祖師時就已經為二十八代了.
達摩祖師來東土與梁武帝語言無法契合後.
就渡江北上至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
後來由慧可大師斷臂求法.經其印可.成為我國禪宗二祖.
並將達摩祖師.尊為我國禪宗初祖.
其後再傳禪宗三祖僧粲.禪宗四祖道信.禪宗五祖弘忍.
最後再傳給禪宗六祖惠能大師.
在六祖惠能以前都是代代單傳.
後來六祖惠能大師就將其單傳轉變為多傳.
並將原本稱為"祖"字之號.改稱為"師"字號之稱.
所以才有目前之某某大師稱號.
原本禪宗是有傳衣缽及面授法.自六祖惠能後就只傳面授法不傳衣缽.
此種作法是在於避免為了衣缽而興起的無謂紛爭.
禪宗之主要修持之法在於觀心.
以明心為方便教法.以見性為究竟之地.
到了後來黃蘗禪師再將觀心之法改為參話頭.
其法也是為了斷絕行修之人的思路.
而讓行修之人能"對境不迷.心無所住".直至見性為止.
~~~~~感恩~~~~~
123#
匿名  發表於 2004-7-1 18:58:18

關於原始禪宗之由來相傳有兩種說法.
第一種.是本師釋迦牟尼佛在靈山說法.
第二種.是本師釋迦牟尼佛在祇園說法.
目前所傳下來的經典都幾乎是指向靈山說法.
我們就暫時採用第一種本師釋迦牟尼佛在靈山說法.
昔時本師釋迦牟尼佛在靈山會上說法以後.
當時無數的人天聽眾還未散去.
本師釋迦牟尼佛忽然間就拿起一朵金婆羅花向當場的人天聽眾說:
"我雖然已經說了四十九年的法了.但是我卻未曾說過一法"
此時人天聽眾都無法知道本師釋迦牟尼佛所說是何意?
就在大家都摸不著頭緒之時.只有大迦葉尊者忽然間破顏微笑.
本師釋迦牟尼佛看見只有大迦葉尊者破顏微笑後就說:
"我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付曯於摩訶迦葉".
由於在這種因緣之下.而產生了"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的禪了.
也正因此大迦葉尊者成了禪宗之初祖.
~~~~~感恩~~~~~
124#
匿名  發表於 2004-7-1 18:59:21

淨土的由來:
淨土的由來是因為有些人.認為我們目前所居住的這個地球世界.
是污濁不堪的.是不淨的穢土.
並且以佛經典所說的十方諸佛的國度都是清淨的.
為了要向這些十方諸佛的國度看齊.
因此就延伸了要建立一個清淨的國土或是另尋一個清淨的世界為目標.
所以才有此淨土思想的產生.
最先有淨土思想產生的是
彌勒菩薩要在地球上建立所謂彌勒淨土.
這些都記載在彌勒上生經與彌勒下生經.
再來是東方不動佛要在東方建立的東方淨土.
這在維摩詰經裡有簡略的提過.
最後是西方阿彌陀佛依祂願行所建立的西方淨土世界.
這在阿彌陀經裡有記載.
~~~~~感恩~~~~~
125#
匿名  發表於 2004-7-1 19:00:26

淨土.穢土.
舍利弗尊者曾問本師釋迦牟尼佛說:
"為何十方諸佛所建立的國度都是清淨的.
唯有佛陀您所建立的國度是屬於穢土.
難道說是佛陀您的功德不及十方諸佛.才會如此嗎"?
本師釋迦牟尼佛笑著說:
"舍利弗呀!你的心若是清淨.你所看到之大地及眾生當然是清淨的.
如果你的心是污濁的.當然你所看到之大地及眾生也是污濁不堪的.
心若清淨當然所看是淨土.心若污濁當然所看的是穢土".
~~~~~感恩~~~~~
126#
匿名  發表於 2004-7-1 19:01:39

10.淨土宗:
淨土宗是依照三經阿彌陀經.無量壽經.觀無量壽佛經及往生論而來行修.
淨土之法剛傳入東土時.流傳並不廣.
直到東晉之時.由精修淨土之法的慧遠大師極力推廣並提倡淨土之法.
最後在江西盧山創建了所謂的蓮社.並大量的集合了很多群眾.
一起來念佛為往生而努力.如此一來就正式的成立了淨土宗.
淨土宗所修持之法乃是念佛.最主要的條件是要念佛念到一心不亂.
並要深信只要能臨終前念佛一至七句念到一心不亂之時.
西方三聖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
自然會以其慈悲願力來接引往生者.
淨土宗所念之法分為四種:
1.持名念佛.2.觀像念佛.3.觀想念佛.4.實相念佛.
至於何者念佛之法較好.就端視各人根器去印證了.
~~~~~感恩~~~~~
127#
匿名  發表於 2004-7-9 14:19:45

俗話說:"三百六十五行.行行出狀元".
在各行各業中.看起來每個人似乎都在為自己的生存而奮鬥.
在宗教界的眼裡.看起來似乎每個人都迷失了方向.
其實也不盡然如此.
以諸法實相來說:
"他們是在藉著他們的行業之便入門進而在找尋其不二門".
問題只差別在他們的心未轉而已.
只要心思一轉.此門即開.
~~~~~感恩~~~~~
128#
匿名  發表於 2004-7-9 14:42:45

在三百六十五行中.古代將其分為四大行業.
亦就是"士.農.工.商".
我們以四大行業的士.農.工.商來探討其所入之門為何?
"士":古稱為讀書人.君子人.其延續於孔子一脈.以禮為遵.
俗語說:"禮多人不怪".這乃是指真正守禮之人.
俗語又說:"禮多必詐".這乃是指借禮之名行不法之人.
真正守禮之人是和和氣氣的.所以俗話才說:"和氣生財".
財為金.金主義.
南方元神禮門(陽火)剋西方鬼魄怒(陰金).而生出西方元情義門(陽金).
讀書守禮之人本可剋怒.
奈何如今學子動輒得咎怨天尤人牽怒他人.
就是因為無法剋其怒.以至於無法再進一步入義門.實屬憾事.
~~~~~感恩~~~~~
129#
匿名  發表於 2004-7-9 15:02:17

再來我們以四大行業"農"來探討其所入之門為何?
"農":民以食為天.如果沒有農人之仁慈耕種.那麼食從何來?
經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農民一生之中與地為伍.也無法與地分割.跟地是息息相關的.
所以作農之人都要與地一樣學習天之仁.
東方元性仁門(陽木)剋中方妄意慾(陰土).而生出中央元氣信門(陽土).
作農之人如果能剋制不必要的慾念.如此一來當然可再進一步入信門.
可惜的是當今之農民大部份都處於"飽暖思淫慾"階段.
所以離信門就更加的遙遠了.
~~~~~感恩~~~~~
130#
匿名  發表於 2004-7-13 14:56:15

在我們剛踏入國七(昔日稱為初中.後又改為國中.現稱為國七)之時.
有所謂的三科.就是國文.英文.數學.
因為這三科是在所有的科目裡課堂佔最重.
也是所有學生必修課程.
然而在佛教也有所謂的三科.又稱為三科法門.這三科就是.
1.五蘊.2.十二處.3.十八界.
這三科法門乃是本來空.
佛教弟子依其根器所修行的次第與此三科法門息息相關.
如果是屬於比較上等根智者就以修五蘊本來空為主.
如果是屬於比較中等根智者就以修十二處的處處本空空為主.
如果是屬於比較下等根智者就以修十八界的界界空空為主.
其實會有想由此三科法門修行者乃是還無法拋棄妄執的我.
否則以此三科所言之本來空.處處空.界界空.
就應可體會了.
~~~~~感恩~~~~~
131#
發表於 2004-7-13 20:50:51 | 只看該作者

下面引用由無為2004/07/09 02:19pm 發表的內容:
俗話說:"三百六十五行.行行出狀元".
在各行各業中.看起來每個人似乎都在為自己的生存而奮鬥.
在宗教界的眼裡.看起來似乎每個人都迷失了方向.
其實也不盡然如此.
以諸法實相來說:
"他們是在藉著他們的行業之便入門進而在找尋其不二門".
問題只差別在他們的心未轉而已.
只要心思一轉.此門即開.
無為前輩您好~~
小白..............又來麻煩您了
無為前輩所寫的四大行業還缺著  工  商 呀
謝謝您~~~
132#
匿名  發表於 2004-7-13 22:37:05

下面引用由小白2004/07/13 08:50pm 發表的內容:
無為前輩您好~~
小白..............又來麻煩您了  
無為前輩所寫的四大行業還缺著  工  商 呀
謝謝您~~~
敬愛的小白仁者您好:
阿哈!
您說得是.
日前由於有事待辦.筆(應該指手)一停.
竟然忘了補充工  商二業.
還好有您提醒.
這兩天我會找時間補齊.
~~~~~感恩~~~~~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手機版|靜竹林心靈網站

GMT+8, 2025-1-10 13:23 , Processed in 0.057377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